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恭城县黄岭村的沼气设施及附近的微菜园万立平摄本报记

梧州日报 2015-12-02 06:43 大字

[摘要]——恭城县发展生态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见闻

恭城县黄岭村的沼气设施及附近的“微菜园”。万立平 摄

本报记者 万立平

桂北民居风格的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引人注目……恭城县因地制宜,将发展生态农业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以宜居、宜业的环境促进了生态乡村建设可持续开展。

沼气池销纳垃圾提供能源

沿着宽敞干净的村道走进恭城县平安乡黄岭村,一条碧水穿村而过,村道两旁、池塘周围种植了茶树、桂花、紫薇等花草树木,一幢幢乡间别墅掩映在绿树花草中。

黄岭村距县城5公里,是平安乡新街村所辖自然村,共148户566人。据恭城县平安乡党委委员秦巍介绍,30年前,黄岭村村民主要以柴草为燃料,随着人口增加,耗能增加,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能源问题,黄岭村率先进行了沼气能源试点,解决生活能源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后续的发展中,黄岭村通过建设一个沼气池,带动建设一个小猪圈、一个小菜园、一个小果园和一个小鱼塘,形成了“一池带四小”的庭院经济格局。随着养殖、种植规模扩大,“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村民收入增加,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近年来由于果树老化、病化严重,村民外出打工人数增加,造成沼气池使用率下降,传统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模式遇到了挑战。”秦巍说。为此,黄岭村实施沼气“全托管”模式,全村沼气由专业公司统一改造、投料和维护,农户用气按量交费。此外,托管公司还鼓励农户实行垃圾分类,凡是将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全部投入沼气池的用户,在用气价格上可获优惠。

沼气“全托管”模式的实施,带动了黄岭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房、改路。目前,黄岭村全村30%的生活污水和45%的生活垃圾通过沼气池得到有效处理,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活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乱象,(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还带动了村庄绿化。现在的黄岭村,村头村尾遍地绿色景观,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引人注目。“目前村里种有桂花树235株,紫薇、红继木球、红叶石楠球等各类灌木800株,茶叶、满天星等植被面积1200平方米。”秦巍介绍。

老宅子显示特色透出乡愁

人字坡屋面、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红砖青瓦的乡间民居建筑再配上村前村后新栽的绿树红花,让人感叹矮寨村就是记忆中的童年老屋。

位于莲花镇南部的矮寨村,在环境改造建设中,做好乡土建设规划,注重保护与传承并重。按照“提炼民族元素、凸显乡土特色”的建设原则,民居改造尊重当地乡土建筑文化,采用本土建筑特色和传统材料、工艺,既节省投资,又使传统文化和建筑工艺、风格得到有效传承。矮寨村群众还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突出表达“凝聚故土情结、记忆乡愁思绪”意愿,把实施乡土特色建设示范与促进“三农”工作相结合,依托山水环境因地制宜,推进民族文化、乡土特色建筑和环境改造,充分进行特色化打造,彰显乡村特色。

在进行乡土化改造中,矮寨村同样推行生态经济开发。该村也实行了沼气“全托管”模式,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以沼气为中心推动养殖、种植提质增效。现在,村民发展有规模养猪场、养鱼场各一个,人均月柿种植面积1.5亩,形成了产业、能源、环境生态化的新格局。

矮寨村在发展生态经济同时,注重引导村民参与生态治理,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该村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的办法筹资,硬化村内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公厕、污水处理项目和垃圾处理点等。基础设施建起来后,该村引导村民自发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划分清洁小区,聘请保洁员对垃圾进行收集处理。现在,村内鱼塘全部实施生态治理水系净化,村民利用零星地块及房前屋后闲置用地,建设微果园、微菜园、绿廊等,全面增绿、整体提升。

如今,矮寨村村容村貌整洁,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史室、村民议事场所、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民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桂林市首批星级民居旅馆出炉星级民居旅馆都要有免费WiFi

本报讯(记者庄盈)随着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以及个性化体验式旅游模式的兴起,依托旅游景区的民居旅馆也被带动起来。日前,记者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桂林市首批生态...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