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卫生问题 实现农村低碳生活农户建沼气池可获2300多元补贴——解读惠农大礼包之六
□本报记者周文俊
日前,记者到荔浦县龙怀乡采访一家养殖猪牛和种植水果的罗姓农户时,小罗望着屋旁堆起的几个猪牛粪堆向记者问道:很早就想建个沼气池处理多余的猪粪牛粪,而且据说政府还有钱补助,但不知道具体怎么补、补多少,需要什么程序……
记者了解到,农村沼气项目资金补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和自治区便开始实施,且补贴额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年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还创新实施农村沼气“全托管”运作模式,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为了让小罗等农户更加全面了解这一政策,记者专门采访了桂林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请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农户向乡镇能源管理部门自愿申请,按标准建设
据该负责人介绍,国家实施农村沼气项目资金补贴政策,目的是解决农村能源匮乏和环境卫生等问题,特别是许多农户从事养殖和种植,通过建设沼气池实现“猪—沼—果”种养模式,既能就地解决农户的燃气问题,还可实现动物粪便等垃圾处理和果树的施肥,一举多得,非常低碳卫生。
“凡是在农村有建设使用沼气池需求的农户,都可以申请农村沼气项目资金补贴。”该负责人表示,申请遵循自愿原则,申请程序也比较简单,农户向乡镇能源管理部门填写递交申请表即可。之后由乡镇能源管理部门对农户申请数量及建设方案等相关数据汇总,逐级向上汇报。国家和自治区根据前一年收集的申请建池数量,向各地下达计划指标,并对沼气池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如2014年桂林市共有4500座建池指标,年初时已全部分配到各县,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
“通常来说,农户从申请建池到计划下达,大约需要半年甚至大半年的时间。”该负责人说,计划下达后,还需要聘请有资质的项目单位建设,由项目建设单位向自治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上报项目实施方案,并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同时,沼气池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建设,科学安装输气管道、沼气灶具、净化设备等。
每户可获实际补助2300多元
农户通过申请建设一座沼气池,可获得多少补贴呢?市农村能源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规定,从2011年开始,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合计每户补贴2450元。其中,中央投资补助每户2000元,自治区配套补助每户450元。补助资金由财政划拨到各市、县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账户上。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经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缺乏等,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也可在自治区配套资金中列支一定比例作为经费,但列支总额不超过政府投资的5%。”该负责人说,这意味着扣除每户补助总额2450元的5%,农户建设一座沼气池实际可获补助为2327.5元。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补助政策主要针对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型(户用)沼气池。”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是一些企业或养殖专业户建设大中型的沼气池,根据有关规定,经过业主自愿申请且建设验收合格后,可享受补助资金为中央投资补助建设总额的45%、自治区补助的5%,共计补助50%,补贴数额通常为十几甚至几十万元不等。
那么,如何区分小型(户用)与大中型沼气池呢?该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规定,大中型沼气池主体工程发酵量需达300立方米。同时,在养殖规模上,生猪年出栏要达到3000头,肉牛年出栏达到500头、奶牛为300头,鸡年出笼达10万只以上等。目前,桂林市在建的大中型沼气池共有24座。
该负责人还表示,相对而言,大中型沼气池审批程序更加严格。首先是自愿申请的业主提供可研报告,由各县(市)有关部门统一上报,自治区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可研报告评审并确认合格后报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等待计划指标和实物补助。可研报告通过后,还要做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再按以上流程报批。最后,按标准建设完成且验收合格后获得相应补助。
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农户可选择货币或实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罗等一些农户心中仍有疑惑:补助资金是否可以事先划拨现金由自己支配呢?
对此,市林业局能源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沼气项目补贴资金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事先直接划拨,防止挪作他用。其主要用途是购置水泥等主要建材、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以及支付技术人员工资等。
补助形式包括货币补助和实物补助。其中,货币补助主要是支付技术人员工资以及农户垫支资金建设的。国家补助资金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对项目验收合格后,按照规定标准,由技术人员和农户在银行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直接作为工资和补贴进行转账结算。实物补助则主要对灶具等关键设备和水泥等主要建材进行补贴。灶具等设备由国家统一招标采购,各地按中标通知采购中标产品,采购资金由采购单位直接支付;水泥等建材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统一招标或指导农户采购。
新闻推荐
?“恭城·桃园柿意”明信片首发式现场,书法家即兴挥毫。...
恭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恭城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