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长短”结合 畅通产销 平南县产业扶贫工作小记

贵港日报 2020-07-19 12:00 大字

本报记者黄静华

“我们这山林较多,但以前出租收入少,现在种植沃柑,有收益还能安排群众务工。”近日,平南县马练瑶族乡北胜村党支部书记陈高旺告诉记者,村里归属村集体所有的山林有320亩,常年外租,但租金很难收取。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村民合作社将山林收回,自种沃柑130亩、外租给农户种植沃柑190亩,预计明年全面挂果。今年,基地还套种南瓜,收获10多吨。

近几年,平南县盯紧产业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细化产业扶贫政策,采取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畅通产销等措施大力发展产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20日,该县共建设160个产业扶贫基地,吸纳带动贫困户1.39万户,安排贫困户劳动力800多人,“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8%,覆盖16168户贫困户。

平南县将优质稻、鸡、柑橘、龙眼、百香果、杉树、中药材作为发展“5+2”特色产业的主要产品,根据各乡镇不同情况,充分考虑生产条件、种养传统和市场需求,选准产业发展的项目,因地制宜在马练瑶族乡、大洲镇等发展山林地种植沃柑,在有葛根种植传统的思旺镇发展万亩葛园,在相对平坦的官成镇种植黄皮等。该县把百香果、柑橘、龙眼、黄皮、大青枣、油茶、中药材、茶叶、猪、鸡、鸭、鹅12个种类纳入产业以奖代补范围,今年以来已发放奖补资金1422.02万元,奖补贫困户9652户。

“这是最后一批苦瓜了,今年套种苦瓜和玉米,收入20多万元。”7月10日上午,记者到平南县思旺镇花玲村葛根基地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陈立成正准备把苦瓜拉到镇上销售。花玲村葛根基地种植葛根600多亩,今年在基地套种苦瓜100亩和玉米200亩。

花玲村葛根基地套种模式是平南县“长短”结合提高产业扶贫基地经济效益的一个缩影。截至6月20日,平南县有124个种养生长周期较长的产业基地套种套养生长周期较短、产生效益较快的农作物和家禽,套种农作物面积约0.8万亩、套养家禽约1.8万羽。

该县还选聘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533人,累计开展工作7739次,累计帮扶指导贫困户工作16447人次,还培育致富带头人有418名,举办21期产业发展培训班,培训贫困群众1026人次。

根据市场环境,该县创新摸索“直播带货”线上扶贫产品销售模式,培养群众互联网意识。举办平南县首届山货节暨消费扶贫展销会等农产品展销会,营销推广“平南好货”系列扶贫农产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由平南县总工会牵头组织各机关单位工会优先选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至目前,累计开展产销对接活动5期(次),帮助销售农产品约900吨,总额约400万元。

新闻推荐

产业助脱贫 致富劲头足

本报记者黄静华通讯员莫舒华“昨天刚卖完最后一批鸭,现在就等着猪仔出栏了。养鸭又养猪,增收真不愁。”7月6日...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