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镇: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贵港日报 2020-07-14 10:52 大字

近日,“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贵港市第五采访组在平南县工业园区易地扶贫安置点扶贫车间进行采访。(莫舒华摄)本报记者黄静华

烈日炎炎,微风轻拂。平南县大洲镇上垌村产业扶贫基地的果园里,群众分散在各处,除草、喷药、剪枝,一派繁忙。该村脱贫户梁瑞兴正拿着剪刀忙着修剪枝丫。

“在村里工作,离家近,收入稳定,比前几年去广东好多了。”梁瑞兴家10口人,因学致贫。2018年,他从广东回来后就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工资,月均2000元。

上垌村产业扶贫基地规划建设2000亩,主要种植沃柑和油茶,今年有700亩沃柑挂果。该基地通过“党支部+村民合作社+特色产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吸纳257户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还带动四个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受益群众约4800户17000人。今年,基地套种香瓜,预计产量100多吨,收入40多万元。待今年沃柑收获,村集体经济将增收130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4000元。

大洲镇党委书记黄秋丽告诉记者,该镇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将上垌基地产业园作为起点,带动各村因地制宜、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节约成本,提升效益。全镇建立了7个产业扶贫基地,共规划种植2800多亩,目前已经完成种植或正在种植沃柑、蜜柚、柠檬、油茶等2200多亩,全镇有75%的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入股增收。

建成产业基地后,该镇不断完善产业管理制度。村民合作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村民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监管,聘请专业会计人员记账核算。每年产生的利润提取部分作为第二年的生产开支,剩余资金按照“重点倾斜贫困户、保障村集体经济”原则,将80%分配给贫困户,10%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为产业基地管理人员的激励资金。

积极推进抱团发展的同时,该镇还鼓励群众自主发展。全镇累计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物资或奖补资金700多万元,促进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贵港第七届荷花展暨文化旅游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 赏荷花 闻荷香 享荷乐

游客在荷美覃塘景区赏花。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韦东保/摄本报贵港讯(记者/唐正芳通讯员/韦东保)6月30日,贵港市第七届“美丽...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