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管家婆” 记贵港“最美科技工作者”黎秋梅

贵港日报 2020-07-07 10:42 大字

本报记者蒙思帆

“您将要为病人进行采血,请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以及采血项目。”近日,在平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床前,随着“音乐提示采血盒”提示语音的响起,护士认真按照语音提示一一核对将被采血病人的姓名、床号以及手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轻柔的音乐声响起,病人在音乐声中缓缓闭上眼睛,护士迅速对病人进行采血,整个采血过程病人轻松舒适,护士也能准确地采集血样,而这就是“音乐提示采血盒”带来的效果。

“发明‘音乐提示采血盒’,主要为了降低血液标本缺陷率高的问题。”黎秋梅作为该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她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19年来,兢兢业业履行护士职责的同时,还用业余的时间自学取得本科学历。她发明的“音乐提示采血盒”,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近日,黎秋梅被评为贵港“最美科技工作者”。

在消化内科里,大家私底下都叫黎秋梅“管家婆”,“可能是嫌我管得太多了吧。”黎秋梅笑着说。消化内科是该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之一,正是由于黎秋梅身上有种“一管到底”的性格,大到科室的管理,小到病人的饮食,黎秋梅总能管得井井有条,深得同事和患者的尊敬和好评。

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长,黎秋梅深知上夜班的护士最容易在凌晨犯困。凌晨4至7时是护士给科室病人采血的时间,如果护士疲劳操作,将导致血液质量标本降低,影响后续化验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如何改善这类现象?黎秋梅召集了科室的骨干力量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认为出现血液标本质量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抽血专用工具、提醒标识和护士查对意识欠缺。如果设计一个采血盒,那么这几个问题将会被解决,血液标本的质量将会提高。”找到问题症结后,黎秋梅与团队立即着手进行项目研发。

经多次讨论,黎秋梅和团队最终决定把采血盒外形设计成鞋盒状,外盖能够掀开,内部隔成一个个小格子,用以区分各种血液标本,这样就能避免多个血液标本混在一起出现差错的情况。“如果护士在抽血过程中,旁边有声音提示,就像身边有人监督一样,效果一定会更好。”于是黎秋梅便给采血盒加上一个“语音系统”,一打开采血盒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护士下一步工作。为减轻患者痛苦,黎秋梅还在采血盒的语音系统中增加了轻柔的音乐,让患者放松心情。经过多次尝试后,初代“音乐提示采血盒”诞生了,后经黎秋梅多次对采血盒进行升级完善,又诞生了“音乐提示采血盒”2.0和3.0版本。

采血盒投入全县多家医院使用后,原来的因查对不严造成的采血缺陷率由原来的35.3%降至15%,有效提高采血标本质量和减轻了患者再次采血的痛苦。去年12月份,黎秋梅带着她发明“音乐提示采血盒”3.0版本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临床创新与发明大赛,最终在众多发明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二等奖。“我只是认真走好每一步,希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黎秋梅说。

新闻推荐

上渡街道:打好立体种养“组合拳”

本报首席记者徐智坚通讯员罗智梅卢昱冰“今年合作社尝试套种农作物,现在集体经济已经增收7万多元。”7月6日,...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