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渡街道:打好立体种养“组合拳”

贵港日报 2020-07-07 10:25 大字

本报首席记者徐智坚通讯员罗智梅卢昱冰

“今年合作社尝试套种农作物,现在集体经济已经增收7万多元。”7月6日,在平南县上渡街道上渡村沃柑产业基地,村支书谢创建抱起新采摘的南瓜,乐呵呵地向“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展示扶贫产业成果。

上渡村于2018年成立村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争取、用好上级产业扶贫资金,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贫困户和村民的110多亩土地,规模种植沃柑、蜜柚、南瓜、茄子、香瓜等经济作物。

“2018年种了70多亩沃柑,要3年左右才开始有效益。”谢创建告诉记者,单一种植沃柑等获利期较长的作物,见效不快,土地综合效益不够高。在街道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沃柑树下套种香瓜70多亩,养殖鹅苗500多羽,还在40亩蜜柚地里套种了南瓜、茄子等短期作物。没想到,套种香瓜第一年获利6万多元,南瓜和茄子才卖不到一半就获利1万多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万元。等沃柑上市后,效益更好。”谢创建喜出望外地说。

该基地立体种养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当地10多户村民种植80多亩香瓜。村民通过基地务工和土地流转,每年可增收1万元以上。“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收入,就近做工,还能帮助家里。”村民谢有彬刚把鹅群赶到果树下,又去采摘瓜果,轻车熟路地开展日常工作。

在上渡街道,尝到立体种养甜头的村屯,不只是上渡村。

下石村是当地闻名的脱贫致富村。该村靠发展黄金百香果等扶贫产业,于2016年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我们村正在通过立体种养,想方设法把土地综合效益更好地发挥出来。”该村支书梁堂中告诉记者,村里目前规模种植170多亩越南翡翠柚、70多亩黄皮,在此基础上套种南瓜等经济作物,养殖1000多羽鸡苗以及一批塘角鱼、小龙虾等。“卖完南瓜、鸡,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等柚子进入盛果期,土地收入比现在要翻番。”梁堂中满怀憧憬地介绍。

近年来,上渡街道以“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为导向,按照“生态优先、品牌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积极探索“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助推农业“双收”的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土地效益,让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打好立体种养‘组合拳’,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破解农业发展瓶颈。”上渡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

新闻推荐

村屯兴建致富路

安全村那庙坪屯位于平南县安怀镇北部山区,以前村民走的都是崎岖的山间小道,村民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为改变现状,村两委积极...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