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筑民族真感情心连心建“四力”新贵港 贵港市全面开展民族工作综述

贵港日报 2018-12-11 14:13 大字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新元在市民族中学与学生一起开展抛绣球运动。(陈榕玲摄)市长农融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群山屯指导工作。港北区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图 为群众在加工竹编工艺品。(郑文虹摄)港北区港城街道龙井村壮族群众热情欢迎八方游客。( 张庆杰摄)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图为群众在晒竹笋。平南县马练瑶族乡新修建的村村通水泥路。(张庆杰摄)手拉手,共同团结进步。(李成伦)摄港北区石羊塘社区获2017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张庆杰摄)平南县马练瑶族乡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张庆杰摄)九凌湖景区开展“三月三”活动。(张庆杰摄)2018年贵港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活动开幕式盛况(陈榕玲摄)本报记者黄静华

10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手拉手日子越过越红火》一文,报道港北区贵城街道石羊塘社区开展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各族人民手拉手,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画面。该社区有汉、壮、瑶、侗、毛南等12个民族,是贵港市城区少数民族聚集的社区,该社区的民族工作是贵港市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缩影。

贵港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马练瑶族乡、国安瑶族乡两个民族乡。全市民族成份多达45个,世居民族有壮、汉、瑶3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33个乡镇270个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7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62%,其中壮族69.2万人,占13.75%;瑶族7.7万人,占1.53%。

近年来,贵港市民族工作紧紧围绕市委“13446”工作思路,以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为目标,主要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文化活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三方面着手,为打造新时代“四力”新贵港、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工业城市贡献力量。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贵港市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实施各项重点民族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促进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宗教场所。几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模范典型,19个集体、25名模范个人荣获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其中2个集体、1名个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港北区港城街道龙井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陈喜志代表贵港市赴北京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7年,港北区贵城街道石羊塘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平南县马练瑶族乡等5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单位)”,实现了贵港市被命名为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零”的突破。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群山屯、蒙公镇新岭村新归屯和平南县大鹏镇罗德村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贵港市向自治区推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个、模范个人12名;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中央、自治区和贵港市多家媒体对石羊塘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

贵港市坚持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为引领,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下,已经加强对大藤峡瑶民起义遗址、壮族师公戏和瑶族盘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龙井村壮族“哭嫁歌”被成功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贵港市有自治区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市级32项、县区级5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人。平南县大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平南县和桂平市分别被评为“中国牛歌戏之乡”和“杖头木偶戏之乡”。每年“壮族三月三”和“瑶族盘王节”,贵港市都在少数民族村屯、城区社区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演活动,打造歌圩文化,向全市各族人民展示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别具一格、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今年10月23日-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崇左市举行,贵港市组成代表团参加8个项目的比赛,其中三个项目获得银牌、六个项目获得铜牌,奖牌总数比上届增加3枚。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各族人民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助推脱贫攻坚纵深发展

少数民族聚居地多为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贵港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出行困难。港北区奇石乡高山大桥去年8月29日建成通车后,解决了奇石乡达开库区3万多名壮族群众渡船出行的困难,为脱贫攻坚工作打好基础。2013年以来,贵港市陆续争取中央、自治区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979万元,投入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主要用于完善当地村屯道路、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少数民族群众20多万人。市本级投入产业扶贫开发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目前,贵港市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种植优质油茶、甜竹、淮山、木薯等经济作物31.6万亩,种植砂糖桔、荔枝等水果8.2万亩,养殖猪、牛、羊等牲畜11.5万头,其中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已初具规模,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通过发展产业增收成为当地群众一条重要途径。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浓墨重彩绘制“健康贵港”宏伟蓝图 贵港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综述

贵港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2018年世界人口日集中宣传活动。(谭晓军摄)贵港市人民医院。港北区人民医院建成投入...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