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善念之花结出善行之果

贵港日报 2018-04-12 11:30 大字
击水

最近,荷城贵港出了一个伟大的善举:平南县国安乡国安村花石屯的农民潘新林、曾宪平夫妇,在13岁儿子因车祸被宣布脑死亡后,悲痛中含泪捐献儿子器官,成功救了3名陌生人。

器官捐献是拯救生命、奉献社会的善举。一时间,荷城百姓纷纷给这两位身边的好人点赞。然而,让笔者更受触动的是:这对农民夫妇为救治在同一场车祸中身受重伤的二女儿而举债,乖巧懂事的大女儿未满18岁,却要离家到广东打工,“她要给妹妹挣医疗费、生活费。”

当儿子的生命无法挽留,为人父母的潘新林、曾宪平夫妇选择了“生命尽头的馈赠”,将儿子的器官为陌生者送去生命的礼物。这是怎样的一家人?让他们尽管深陷“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困境,还有余力向他人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笔者想,是他们心中的善念吧。善举,源自善念。

痛失爱子,已是人世间最大的悲痛。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是人死后要入土为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潘新林、曾宪平夫妇的想法却是捐献儿子的器官可以赋予他人新生,给予他人第二次生命,也是儿子生命的延续。一念善心,让他们颠覆传统观念,作出善举,救了他人。

可见,作出善举的人不分阶层与贫富,凡人善举,难能可贵。或许有人要说,这是伟大的善举,一般人学不来。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伟大的善举不常有,做细小的善事,却可以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看见步履蹒跚的老人过斑马线,而这个路口没有设置违章拍照,可让可不让,让不让?公园里,晨运的老人摔倒,扶不扶?朋友圈有人发起为病人捐款,捐不捐……生活中,我们常常瞬间产生的善念,有人把它变成了善举,有人止步于善念,基于种种原因,或是现实的无奈。

窃以为,善举不是道德模范的专利,当然也不应是道德绑架的产物。善举不分大小。有时候,一个人的小小善举,对他人却可能至关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近来发生在贵港的一些事情,温暖着人们的心。1月2日,贵港一名86岁的老人在公园散步时意外摔倒,十几名散步的群众出手相助,给冬日的荷城增添了暖心的温度;1月11日,桂平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巡逻五中队张敏良、谢俊、刘杰发、陆满平,巡逻车变“产房”,特巡警勇当“接生员”,及时妥当救助临盆孕妇顺利产子,“救人要紧”的善念又给人们的心头增添了暖意……

历史上,伟人毕竟是少数,凡人却是身边的你、我、他。凡人善举体现善意,是一种相信正能量、认同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行动,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可以为的举手之劳。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凡人让善念之花结出善行之果,才使我们的社会更有“温度”,滋润我们的心灵。借用一句老套却不过时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新闻推荐

大新镇做强“关垌三宝”

本报平南讯(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唐华穗)春暖花开,正是春耕春播时节。在平南县大新镇关垌村,50多岁的卢家达正挑着芋头种苗往田里赶。他说:“自我懂事起,村里就种芋头了。”“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