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鹅城“卢虎头”: 平南落难才子 百色逆袭人生 □本报记者 陆照德

百色早报 2016-09-26 00:00 大字

 

市区爱新街215号,42岁的3楼屋主卢剑明每晚都携妻带子外出散步,当他踏过六田沟上的桥时,常常会想起老一辈的人说,“这座桥,以前是个拱桥,是你太祖爷爷牵头集资建起来的……”

卢剑明从父亲卢微的口述中也知道太爷爷卢胜昌的一些事,比如老人家年青时去桂林考中举人,没钱去拜师通关系做官,又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就流落百色……

卢胜昌流落百色,凭着良好的品行与腹中才学,办私塾很出色,得到百色厅当局重视,聘请他到厅署参事,很快成为18名参议之首,时人称18参事为“五虎十三豹”,卢胜昌遂有“卢虎头”之称。卢胜昌流落、落脚、安家百色并名闻小城,其事迹广为流传,为百色清末以来地方风土人情史增添了不少人文的色彩!

平南才子中举后竟流落百色

清咸丰癸丑年(1853年)五月廿日,卢胜昌出生在广西平南县丹竹乡廊廖村石子洲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也很刻苦。廊廖村世居卢、雷两大族,卢姓居村东,雷氏住村西,村中矮墙为界,人丁比较兴旺,没大财主,也缺读书人。

廊廖村东南方有个梅岭村,读书做官的人多,也很富裕,与廊廖村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村中没读书做官的人,经常会被好强村族歧视、欺凌,因此,廊廖村卢姓能出卢胜昌这样的读书人,真是举族光耀的寄望之所在。卢胜昌也不负重望,18岁就考中秀才,成为该村卢姓有史以来第一个秀才。

据说,卢胜昌考中秀才报喜的第三天,全族老少皆大欢喜,族中长老筹钱,破例组织了一次庆贺大会餐,全族人参加,热闹了一番(以往会餐只在三月拜山扫墓时举行,女子不得参加)。俗话说:“秀才虽穷,地位不同”,廊廖村由于卢胜昌考中秀才,从此,卢姓在村邻中的地位就有很大提高。

卢胜昌考中秀才之后,不但没有放弃读书,反而更加努力奋发,那时,他已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生子,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读书,生活十分困难。

那么穷困,干嘛还要读书呢?卢胜昌传话子孙说:“那时候的人,穷不怕,饿也不怕,就怕被人欺,只有读书考取功名才受人尊重,不被欺负。”因此,全族的人都帮着他,希望他去省会桂林考个举人,做个官,给族人出一口气……

但直到光绪中期,卢胜昌自觉考个举人没问题了,就以破釜沉舟之举,典当几亩田地,又向邻里借了一些钱,北上桂林参加考试。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卢胜昌真的一考中举。

可到了腐败透顶、卖官鬻爵成风的晚清,科举制度也很腐败,读书人考功名,中了秀才要给县太爷送礼拜师,成为其门生,才有资格去考举人。考中举人也要给省里大官送礼拜师成为其门生才有机会做官。

穷山村走出来的卢胜昌身上钱财不多,哪有那么多钱去送礼拜师,又不能像考秀才时让族人凑钱,于是他徘徊榜文之下,不知所措。想来想去,认为读这么多书,考中了没钱送礼还是没用,自觉无颜面见家乡父老,一气之下,狠心发誓要闯出一番事业才回乡,于是流落到鹅城百色。

从“子曰馆”到“五虎十三豹”

 

牵头修桥造福鹅城

卢胜昌初到百色,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亲友,也没几个钱,只好在百色城西门外集贤巷租房屋住,一时也不懂做什么营生。房东见他既不做生意,又不做工,举止言谈斯斯文文,知道他肚子里有点墨水,便建议他开办私塾,收子弟教书。

卢胜昌听从了房东的建议,多租一间屋子开了个私塾馆,自任教师,按照科举制度的路子,教“子曰诗云”。那年月,能读书的孩子,家里都比较富裕。卢胜昌举人出身,科举方面的学问还是不错的,没几年,从他私塾走出去的学子,人才辈出,他的“子曰馆”也声名鹊起,引起百色厅当局的重视。派人调查他的身份,才知道他是举人出身,就倍加重视(因为清末百色厅的长官举人出身的很少),请他到衙署认参事。

当时在衙署做参事,就是衙署有要事时请他去商量,给出主意、办些事。据说,当时百色厅衙署一共有18位社会贤达当参事,有5个经常被请去,另外13个去得比较少,老百姓就称这18参事为“五虎十三豹”。

就这样,卢胜昌白天教书,晚上就去衙门议事,因才华出众,人又正直,得到官民的敬重,不久被提为衙署执笔师爷,位居“五虎”之首,这是“卢虎头”的由来。

卢胜昌的房东见他果然有料,也有心帮衬,帮他拿学费做山货生意,卢胜昌就这样在鹅城渐渐打开局面。

当时,凉水井流过来的拉里溪就流经城西门外过集贤巷进右江,平时,溪边居民在溪边挖个浅井作为过滤,即可挑回家作饮用水。但这条小溪却成为百色城内外的一个障碍——城里人要出去,城外人要进来,都要经过此小溪。尤其是雨季发洪水,行人不能涉水来往,很不方便。而当时的历届政府都不关心这个事情,卢胜昌知晓后,利用他的声望带头捐钱,并说服鹅城社会贤达及商贾有钱的多捐,钱少的少捐。凑齐资金后,便开工建桥,引得城内外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前来观看。不到一年,就建成了一座拱桥,并立碑于桥头,写上年月及捐款人名字。

自此,城内外行人来往不需再涉水而过,更不愁洪水阻隔,这是卢胜昌为百色做的一件大好事,让人传诵多年。据说现在爱新街横过六田沟的水泥桥,就是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原桥的基础上加高加宽而成,可惜的是,原桥旧样一点痕迹也看不出了,石碑也不知所踪。

娶来贤妻李氏

 

一家人百色团圆

卢胜昌在百色成名立业后,仍旧一个人独居,这让周边的人很好奇,大家也有心撮合他成家立业。恰好在百色经商的南宁籍商人李氏,有一子一女,自然有人去说和,李商人早已久仰卢胜昌大名,就把女儿嫁给卢胜昌,是为卢李夫人(1869年生)。

卢胜昌娶李氏为妻后,山货生意由李氏打理,李氏本是商家女,随父亲做生意多年,思想又通达,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山货生意越做越旺,也积累了些财富,唯独缺憾的是,李氏竟不能生育,卢胜昌倒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也从不和李氏谈起自己已有家室的往事。李氏可着急得很,她虽也疑心丈夫可曾有过家室,但丈夫不说,她也不好过问。

直到有一天,李氏听到卢胜昌和几个人在里屋讲平南话,她心中有了计较。过后就私下问这几个人,原来他们是平南梅岭村人,他们把卢胜昌的家事和盘托出予李氏,李氏得知丈夫家中有妻室儿女,很高兴,就请人写信让梅岭村的李姓男子带去卢胜昌的老家。

那年腊月的一天,卢啟来家里来了梅岭村的李大叔,说是他父亲卢胜昌在百色发展,有信给他。卢啓来接了信欣喜若狂,父亲离家赶考后,一去多年,音讯全无,母亲也过世了,他也娶妻生了3个儿子,耕种持家。打开信后,信中只写卢胜昌的近况,以及要他们全家快来百色团聚。卢啟来一家得知喜讯,欢快得不得了,一家人快快乐乐地过了春节,然后把田产房屋交给堂弟掌管,就雇船溯江而上,向百色进发,半个多月才到达百色,一起来的还有妻子陈容娇的弟弟陈庆远。

到百色后,卢啟来按照信中地址找到了家,接待他们的是后母李氏,一家人见父亲在百色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又准备见到久别的父亲,卢啟来夫妇又惊又喜。

“你们是怎么来的?谁叫你们来的?”卢胜昌进门见了儿子儿媳,劈头厉声问道,这让卢啟来夫妇很尴尬。“是我写信叫他们来的,知道跟你商量你不会同意,我只好先斩后奏了。”李氏笑着说。

听李氏这么说,卢胜昌才转怒为喜,其实,他离家出走这么多年,何尝又不想家呢?只不过,当初自己没混出名堂,觉得还不到时候跟家人联系,娶了李氏之后,又有顾虑,所以迟疑不决,现在李氏如此深明大义,竟然通情达理地接纳自己的过往,当然十分高兴了。

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聚在一起,卢胜昌回想着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感慨万千,觉得是老天待他不薄,才让他这个流落书生在百色出人头地,又家庭团圆,这不是天公作合么?妻子李氏跟儿孙这么合得来,一家人和睦相处……家中多了人手,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做大山货生意,让一家人都有事做,就选个吉日,开铺面,挂出铺号,名曰:卢公和。

不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推翻了满清政权,中国进入巨变的民国时代,在这样的大时代中,卢公和铺号及一家的命运又将有怎样的起伏变化呢?请关注本报下期报道。

新闻推荐

粉店夫妇称“没奶茶”被枪击 事发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 造成一死一伤 行凶者是名警察

事发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 造成一死一伤 行凶者是名警察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