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婚礼 三种不变的甜蜜
欢迎关注微信, 参与婚事话题讨论。
龙城婚事面面观(三)
商业镜头
今报记者毛秋雁 岑琴 方凤琪/文 韦巍/图 策划:今报记者方凤琪
恋爱到达一定热度,婚姻大事必然提上日程。房子、车子、彩礼……什么才是结婚必备的?让我们来看看各个时代的新人婚前筹划。社会虽然在发展,但他们对婚姻的憧憬是一样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0年代
鸿雁传书情亦真
今年80多岁的秦阿婆是个很善谈的老人家,她是1958年结婚的,说到当年结婚的情景,她笑嘻嘻地说,我们当年结婚可比现在简单得多了。
说到结婚不得不谈谈秦阿婆的爱情故事,也极具时代特点。秦阿婆和丈夫原来是初中同学,都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某中学读书,秦阿婆是以第一名考入初中的,不仅人漂亮,学习成绩也好。当年她对丈夫并没有太多印象。初中毕业后,她转到广州上高中、大学,毕业后,又回平南县当老师。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一名同学说,有一个男同学中意她,并要了她的地址。随后,这位男同学就写信给她,信写得很密集,平均每周一封。
在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件中,她对男同学的印象逐渐清晰,也得知,这位男同学初中毕业后参军了,随后又到了沈阳读军校,毕业后从事航天航空工作。就这样,两人鸿雁传书一年后,就决定结婚了,这位男同学就成为了她的丈夫。
因为丈夫在部队,他们从恋爱到结婚都是要向组织汇报的。确定结婚后,丈夫所在的部队特地派人从沈阳到平南对她进行政治审查,当时秦阿婆已经是某中学的校长,他们对阿婆的一切都十分满意。通过政审后,秦阿婆就跟随着丈夫到了沈阳,这是初中毕业后,他们第一次见面。丈夫并不是高富帅,秦阿婆说,在工作方面,他是兢兢业业的人,在为人方面,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些已经足够了。
对于结婚前的准备,秦阿婆说,当时就很简单,他们住在单位分的一室一厅内,没有什么结婚物品,就是买了脸盆、毛巾、红被单。作为新娘,她买了一套呢子大衣。结婚典礼也是很简单的,就是请同事、领导在一起吃了顿便饭,买了一些饼干和糖果分发给大家。不过在婚礼上,我们两人都手拿毛主席语录。
这么多年,就靠着书信联系也能维持这么长久的婚姻,很多年轻人都感觉不可思议。秦阿婆说,当时人比较单纯,就想着人好就行了。在当年,他们还算是自由恋爱,很多人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认识没几天就订婚了,有的甚至结婚前只知道对方的名字,结婚当天才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
70年代
“三转一响”的爱情
说起当年自己的婚礼,今年68岁的涂先生笑道:那时候很穷的,所以讲究也少。罗先生是1975年结的婚,之前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罗女士,两人都非常中意对方,经过大半年相处,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结婚前的准备,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绕不开彩礼、酒席、婚房的话题。当时,条件最好的就是能置备一套“三转一响”,“三转”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是一台录音机。这一套结婚礼物算下来,要五六百元。这五六百元在当时的物价来说,可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那时的物价很低,一碗粉才几分钱,一只鸡才2元钱,一个月工资30块,五六百元得存好久呢。”不过,这并不妨碍当时人们对婚姻条件的追求,买不了一整套“三转一响”,能买其中一件两件也是可以的。涂先生和罗女士结婚时,罗女士说,家里的姐姐们帮添置了一台缝纫机,然后涂先生给她家里送了200元的彩礼。两位新人各自做了一身新衣裳,等着婚礼上穿。“那时候,只有结婚的时候有新衣穿,其他的衣服都是有补丁的。”
说起婚房,罗女士笑起来: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买套房,那时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都是公家的房子或是私人自己砌的房子,结婚的时候,一般都是女方住到男方家,男方家腾出一个房间,或是就住在男方原来的宿舍,稍稍装饰一下,就算新房了。
“不过也有结婚不讲究的,最简单的就是两人买一包糖,给邻居、同事发一发,知会一声就算是结婚了。”涂先生说,这倒有点像现在的祼婚。
接下来婚礼并没有让两人太操心。“我不记得有没有发请帖了,不过请酒除了亲朋好友,就是一条街上的街坊。”罗女士说,请酒是分开两边请,女方先请,再到男方,少的几桌,多的10多桌。那时街上也没什么饭店,结婚请酒都是在自家里摆,地方不够,就借邻居家用。住在同一条街上,一说哪家哪家的孩子要结婚了,大家自然而然地帮“传话”,相熟的在请酒那天会主动来帮忙。
接亲就更简单了。罗女士回忆,自己家住在太平西街,涂先生是和父母、兄弟姐妹住在驾鹤路自己的私人房。男方请酒那天,穿着一身新衣的涂先生自己到了她家门口,和父母打过招呼,就和她双双走向那幢以后要在一起生活的房子,新房也就是涂先生的房间。“近的都是走着去的,远的就借辆自行车,哪有现在这么隆重。”罗女士说。
而比较起如今的婚礼,涂先生和罗女士感慨不已。就拿拍婚纱照来说,“我们是几年以后,有了小孩,才去相馆补拍的结婚照。”涂先生说,到他的儿子、女儿结婚时,自己除了帮通知亲戚朋友、发请帖,其他的感觉帮不上忙。结婚照是孩子自己去拍的,摆酒的饭店也是孩子自己去订,就连接亲都是自己安排的。在他看来,如今的孩子比他们那时独立多了。
如今
有房有车想爱就爱
小莹是个典型的“80后”女孩,和许多的“80后”一样,读书、上大学,然后毕业后回到家乡柳州找了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工作两三年后,见小莹还没有找男朋友,家人有些心急了。姨妈给她物色了在国企上班的“70后”阿涛,虽然两人年龄相差8岁,但小伙子稳重帅气,估计两人谈得来。
果然,有了家人牵线,小莹和阿涛顺利相亲了。第一次见面,彼此虽然谈不上一见钟情,但相互都留下了好印象,都认为值得进一步交往。几次吃饭、看电影、江边散步下来,有着相似背景经历和人生观的两人自然而然地牵手走到了一起。当时阿涛身边不少朋友都已结婚生子,母亲也常常催他。谈了两年多的恋爱后,两人顺理成章地将结婚提上了日程。父母双方这才第一次见面,大家坐在一起喝早茶,交流不多,也没谈什么彩礼、嫁妆等事宜,因为双方都不太喜欢刻意要求什么。不过,这次见面两家人也算正式合二为一了。
这时,工作多年的阿涛早已购得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既然婚事已定,就开始动工装修了,具体操办则全权交给了未来女主人小莹。小莹幸福地忙里忙外,选地板、挑窗帘,买家具……打造自己的爱巢。虽说买房、装修都是阿涛出资,但是女主人也不愿没有一点贡献,小莹于是又用自己工作几年存下来的积蓄,花了几万元,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厨电,一口气买齐了全房的家电。
阿涛自己早有一辆汽车,结婚前,他又给小莹买了一辆福特嘉年华,经济实用,正好适合她上班代步,对未婚妻体贴得很。而且两人一人一辆车,各有各的自由空间。
房子、车子都准备好了,两人就开始筹备婚礼了,双方父母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办。小莹和阿涛平时都得上班,只能利用周末去逛,那段时间感觉挺累的。拍婚照、订酒席、选婚庆公司,事情还不少。直到婚庆公司说婚礼上有一个环节需要交换戒指时,两人才想起来盟约信物都还没有。于是又跑到商场,两人选来选去,阿涛给小莹挑了一枚造型简约而又大方的钻戒,戒指戴在小莹手上,和她简单清爽的性格很是相配。小莹又给阿涛挑了一枚铂金戒指,低调而又不失气度。
只因缘分到了,小莹和阿涛两人从最初相识到步入婚礼殿堂都是那么地水到渠成。由于时代特点,和前几辈新人相比,“80后”的小莹和“70后”的阿涛拥有着丰富的物质条件来开启他们的两人世界。不过,纵然岁月在变迁,但无论哪一代人,当初他们走到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爱。从未见过面泛在心底的爱也好,陋室也要嫁,坚定的爱也好,再到如今想爱就爱,结婚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只因我们相爱了。
新闻推荐
●柳州市信宇科技有限公司遗失地税税务登记证正副本,税号:450200052714849,微机代码:09113259,特此声明。●柳州市信宇科技有限公司遗失国税税...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