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都兴五兄弟 聚义闹革命——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平南五烈士的故事

贵港日报 2014-06-24 16:28 大字

本报记者  林万国

6月18日上午,记者怀着对中国民主革命先烈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黄花岗起义平南五烈士的家乡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100多年前,一支广州起义革命队伍在这里诞生,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都兴屯东靠马鞍山,面临平原。走进都兴屯,一幢幢装修豪华的小洋楼映入眼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兴华村党支部书记洪成其告诉记者,都兴屯有900多人,屯里除种植水稻外,还种植龙眼、荔枝、大青枣等经济作物。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都兴人到广东兴办榨油厂,开办珍珠奶茶商店及养花场,大获成功。现全屯农户基本上已建成别墅式的小洋楼,大部分农户购买了小汽车。

在洪成其带领下,记者见到了烈士韦统淮的曾孙韦升奎。韦升奎是兴华村干部,他把记者带到了村后山的都兴公园。郁郁葱葱的山坡上,都兴烈士纪念碑屹然耸立。韦升奎凝望着石碑,沉默片刻后,向记者讲述一段段让都兴人为之骄傲的故事——

1910年,中国同盟会会员李德山为躲避清政府搜捕,从广州潜逃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在参加过会党的好友韦玉卿家躲藏。在这段时间,李德山接触到了酷爱舞狮、练武性格又勇猛刚强的都兴屯人,产生了在此培养广州起义革命志士的想法,遂决定将都兴屯办成广州起义革命队伍培训基地。

为掩人耳目,李德山以办武馆为合法组织,秘密培养广州起义的革命志士。韦统铃、韦统淮、韦树模、韦初荣、林盛初等人纷纷加入武馆。五人中,除林盛初是距都兴屯不远的丹竹镇石灰塘村人外,其余四人均是都兴屯人。后来五人成了拜把兄弟。他们当中,有杀猪的,有打石的,有拾粪的,都是穷苦的农民,都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要“打世界”。

李德山了解这些年轻人的身世后,心里都暗暗称赞他们是广州起义的好苗子,只要在武术兵法上加以指点,并晓以民族大义,就可以成为好战士。学习近半年后,李德山受命离开都兴屯到广州计划起义。

1911年2月,李德山在广州和刘古香一起参加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革命活动,并接受了在广西组织20名勇猛“选锋”参加攻打两广总督衙门战斗的任务。“选锋”即“敢死队”,是只知有国而不知有家有身、以必死的决心争取革命胜利的志士。韦统淮、林盛初等一班拜把兄弟率先报名,五兄弟当中只有韦统淮尚有牵挂,其余四人均未婚且无子嗣。同年3月13日,韦统淮临行前将9岁独生爱子韦绪业带到大哥韦统潮面前说:“大哥,细佬今天要去广东‘打世界\’,可能不再回来,请哥哥照顾养大亚九(绪业)。”韦统潮说:“你放心吧,亚哥保管将侄子携带成人。”韦统淮背起包袱,昂然离家而去。

韦统淮等5位先辈从都兴走出去,参加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最后与其他六十八位烈士一起长眠在黄花岗上。

韦升奎对记者说,韦统淮烈士的后裔现有70多人,每年他们都会去广州黄花岗祭拜祖宗并向七十二烈士碑敬献花圈,同时也对县城的五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他们认为,他们今天生活得那么好,已经足已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为了让人们记住五烈士的英名,效法他们为中华民族振兴献身的精神,1935年,平南人民捐资在县城罗冲桥旁的西江边建起了一座平南县殉国烈士纪念碑,碑身犹如一把长剑直刺蓝天。现在,这座纪念碑已成为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并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

新闻推荐

平南县: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