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贵港日报 2014-05-09 16:37 大字

文轶

她,被1万余村民称为“当家人”;她,在村任职20多年,日夜操劳,从无怨言;她,年过六旬依然坚守岗位,为的是。她就是方圆十几里有口皆碑的平南县官成镇官东村女支书陆彩松。

1977年,瑶族姑娘陆彩松从百色市德保县嫁入官成镇官东村,1993年开始在官东村任村干部,从村计生专干、妇女主任到村主任,再到村党支部书记,虽然职务一直在变,但她引领百姓致富的执着和热情始终没变。

官东村是一个较偏僻的山村,距官成政府3.5公里,总人口1.07万人,山区人口占一半以上。2006年,村里的党员干部认为陆彩松“会说话、能办事”,推选她当村支书。

对于“女人”当家,不少村民表示怀疑:“一个外来媳妇,怎么能带领全村1万多人呢,她能行吗?”面对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陆彩松倍感压力,但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当着村民的面,陆彩松的承诺掷地有声:“我会努力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天清晨,村民们起来劳作,陆彩松就开着摩托车四处转悠,查看村里的稻田、果园、道路、水坝等设施,跟村民谈心拉家常,了解群众家家户户的情况,谁家有困难,谁对村委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全都记录下来。交流得多了,村民们远远望见就热情地跟她打招呼,亲切地叫“十三婶”。

懂得了乡亲们的心思,也就把准了工作的脉。村民们最急着想改变的就是行路难的状况。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就是当时官东村道路建设的写照。全村唯一的主干道坑洼不平,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车辆更加难行,别说汽车,就是农用车也要格外小心。

村道不通畅不仅影响群众的生活,还制约着官东村经济发展。当时上级并没有给官东村修路指标,但陆彩松下定决心把路修好。没有资金,村干部就带头捐款,发动群众集资;没有指标,就一趟趟地跑部门,找领导。为了获取外出经济能人的支持,陆彩松多次自掏腰包到广州、柳州等地拜访乡贤,发动他们捐款修路。一开始,乡贤们并不信任她,认为路修不成。遭到了拒绝,陆彩松并没有灰心,通过成立修路筹委会,由村民自己管钱、用钱,把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上墙公布,打消乡贤们的顾虑。一次次登门拜访,一句句耐心解释最终打动了乡贤,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乡贤廖健德还主动跑回来找到陆彩松:“陆支书,修村路我出10万,不够再开口!”

为了修这条路,陆彩松和几个村干部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受尽了委屈。村干部的辛劳,群众都看在眼里,大家纷纷踊跃捐款、投工投劳,2008年9月,总投资113.5万元、长3.3公里的村级道路建成了,其中群众集资45万元。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村民们喜笑颜开,对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也对女人当家增添了信心,陆彩松的干劲也更足了。

任支书8年来,陆彩松累计发动群众筹集资金350多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有了第一条水泥路、第一座文化室、第一个篮球场、第一盏路灯、第一个垃圾池、第一辆清洁车,各屯都有水泥路,实现屯与屯通水泥路的愿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官东村是个传统农业村,人多田地少,只有提高产出效益才能保障村民基本生活。于是陆彩松邀请镇里的农业专家下来办培训班,在全村推广种植优质稻,教村民种植经济蔬菜,通过大力宣传和技术指导,全村所有稻田里都种上了优质稻,村里还建起了200亩的淮山种植基地,这样一来,村民年人均增收200多元。

官东村其他资源少,但却有山林面积2.4万亩,陆彩松没有放过这些“金山”,大力发动村民拓荒,种植荔枝、龙眼、柑果等高产经济林木。850多亩荒山地变成了果园,承包岭地种上经济树木,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村民们富起来了,过上了好日子,住楼房、开小车、用电脑。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大部份农户普及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电器。去年,全村人均收入6000多元。用村里老大爷的话来说,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闻推荐

榜样贵港——点赞身边的感动(二)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