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贵港日报 2013-06-01 17:38 大字

平南县思旺镇三江小学  罗华静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益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先让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然后交流自己读懂及有疑问的地方。再分角色,感情朗读。

师: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能给我一次机会吗?(教师读小鸟的话,故意读错一些地方。)

师:你们喜欢这样读吗?

学生评议,指出老师朗读中感情处理不当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读读吧!

放手让学生读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话。

师:我又想读他们的话,但想想刚才很担心,我想还是你们读给我听吧。

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从这段教学实录我们可看出,师生互动过程中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让学生通过对老师朗读情况的评议,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诗阅读,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1.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习。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学生在学习时有兴趣。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小摄影师》,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守卫,然后在班里演出。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翠鸟》一课,课前,我

发动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了翠鸟的有关图片做成了PPT幻灯片。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学习任务很快地完成了。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三、提倡成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如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对于“幸福是什么?”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当医生,给病人治病。”“耕地、种麦子,养活自己,养活更多的人。”“当工人,用好的本领为人民做出贡献。”……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理由。最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得出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的共识,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新闻推荐

为“折翅天使”开启心灵之窗

...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