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600万元改变教育观念——记平南县大新镇经济能人汤运强

贵港日报 2011-09-25 05:42 大字

有关人士在大榴汤自林纪念小学竣工暨开学典礼上合影留念。参加庆典仪式的汤运强。本报记者  高瞻

在平南县大新镇,汤运强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小时候连书都差点读不起的穷小子,如今不仅跻身大新镇经济能人前列,而且捐巨资200万元修路、600万元建校,在当地一时成为美谈。

8月31日上午,大新镇大榴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在大榴汤自林纪念小学竣工暨开学典礼现场,记者得以一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大老板的风采:个子中等,剪着小平头,脸上笑容常挂,一双不大的眼睛特别有神,着青花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如此低调的休闲打扮,与记者想象中的西装革履的董事长形象大相径庭。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人,捐资600万元,建设了平南乃至贵港最好的一所村级小学。原大榴小学建于20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9亩,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大榴汤自林纪念小学2010年8月筹建、立项和规划,10月动工兴建,今年7月底竣工,8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在秋天和煦的阳光下,看着母校一个个穿着新校服、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当年在这里差点读不起书的汤运强,眼里荡漾着的不仅是幸福,更多的是真诚的期望。

是什么让他如此舍得投入?经记者多次要求,汤运强利用午休时间接受了专访。“很多人觉得我没读什么书一样能成功,就以为读书没用,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我捐资建校就是要改变现在农村人短浅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懂得,教育是一件长远的、恩泽子孙的事情。”汤运强说。

从打工仔到董事长

刚过不惑之年的汤运强,其人生经历可谓传奇,他是历尽艰辛后方品得梅花香的。

1970年8月,汤运强出生于大新镇大榴村一个贫苦家庭,家中共有9兄妹,他排行第七。“穷到什么地步?因为没有钱,要向学校赊向亲戚借,不仅怕开学,而且家里每年都要靠借谷借米来度过三荒四月,年年都缺三个月的口粮。”说到儿时的穷,汤运强加重了语气。

或许是往事不堪回首,汤运强对自己的经历做了一番白描般简洁的叙述:因为家里穷,他9岁才读书,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了。在家当了两年农民之后,1988年,他到广州跟随四姐夫,在肉菜市场杀鸡和做烧腊,每月收入两三百元。1990年,他开始接触纺织,每天上午帮姐夫做肉菜,中午做纺织。1992年,他帮人做纺织代理,赚取手续费,一年下来有几万元收入。1993年起,经在隔离档口做纺织的黄姑娘也就是他现在的太太的提议,汤运强借了5万元本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开始做个体户,并于当年结婚。1999年,汤运强成立公司承包国有企业做染织,2005年,成立联一总公司。经过十几年的风雨兼程,他完成了从个体户向集团化专业生产针织类布料企业的转变,现拥有广州联一营销公司、广州志强布业、粤樵东印染有限公司、高明盈夏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员工近2000人,产品一直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并远销欧美、非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

记者注意到,汤运强的联一公司的名字大有深意。因为汤运强就是大榴村联一屯人,从中可以看出,乡土情结在他心中所占的分量。

教育观念亟需改变

对目前农村很多人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的现象,汤运强深感忧虑:“当我小有成就的时候,乡亲们对教育的看法就是读书没有用,书不用读多,拼命出去闯就行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出去闯,就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没有专业、没有知识、没有本钱,事业就没有发展。我的成功只不过是一种机遇。”

汤运强认为,读完初中就出去闯,虽然最终也有可能赚到钱,但是只能做基层粗重的活,只有多读书,才有机会升职。汤运强说,“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流行,误解很深。让孩子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其实是家长想减轻自己的负担。他的司机说他花十几万元供儿子读书,读完还不是打工?没什么用。“我跟他说,看一样东西要长远,读没读过大学,其实是不一样的。我每次回来都劝他们,说他们,甚至骂他们,这样看不行,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教育。我特别强调,农村人要先把子女送上大学后再建房子,而他们往往是先建好房子再考虑供子女读书,把本末倒置过来了,以为建了两栋楼起来就很‘威水\’了,这种教育方法和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汤运强说,600万元虽然不少,但也不多。他捐资助学的目的,一是告慰父亲汤自林的在天之灵,二是要让乡亲们改变目前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当年父母把家中仅有的一头猪都拿去卖了来供我们读书,他们的良苦用心,我至今想起仍然感动不已!”说到动情处,汤运强双眼泪光闪现。“虽然父亲过世了,但我要把他的这一片苦心继承下来,这就是大榴小学用我父亲的名字命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要让乡亲们都明白,不仅要让孩子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要提升自己后代的档次,不能老守着家中一亩三分地。这才是大榴村出人才的基础。”

事业发展靠学习创新

“要想在当今社会立足,没有知识是断然不行的!”汤运强说,很多人只知道他没读多少书就获得了成功,却不知道他一直在坚持学习与创新。现在,他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读书看报,比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他连副刊的散文都看。

“1996年后,单纯靠胆识来闯天下已经行不通了。我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我的思维还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通过不断学习,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汤运强说,有些和他一起做纺织的同行,赚了两个钱就回家盖洋楼,没有把心思放在事业的扩大与发展上,最终在行业内昙花一现。“我舍得花钱请专业人士。比如我不懂行政管理,我就跟行政总监讲我要怎么怎么样,你有没有办法帮我。在他办事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人才我是很尊重的,在1999年开分厂时,我就出100万元来请专业人士了。”目前,他的公司有四名“海归”,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也有很多。“当然,‘海归\’也有‘草龟\’和‘金钱龟\’之分。年薪最高的我们出到200万元。”汤运强调侃道。

汤运强说,从个体户到集团化经营,像他这样转变成功的机会,在广东不到10%,而这主要得益于尊重专业人才,尊重知识,能者为师。比如,他的公司曾花10多万元派人到海尔集团学习、花10多万元请北京大学财经系的教授前来讲课,“人家很注重创新,得人才者得天下!”说到这里,汤运强有点自豪。现在,他的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体系,积极融入国际化经营环境,全面贯彻推行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实行全自动化管理,以优质的产品、极强竞争力的价格和精益求精的服务质量保持着领先同行的地位。目前,他正在摸索一套把人才培训、人才储备和现代绩效竞争机制结合起来的制度,以确保公司的良性循环发展。

汤运强认为,做公司、做事业其实也是做人。他做人的原则历来就是两个字:诚恳。不卑不亢,坦诚做人,对领导不点头哈腰,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没有看不起。

为故乡发展不遗余力

生活中的汤运强不仅不张扬,而且很简朴。他不抽烟,很少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也没时间上网,喜欢与三五朋友喝茶聊天。平时工作就是开会和批文件。

汤运强认为,一个人吃的、用的都很有限,剩下的钱基本上只是一个数字,不存在多和少的问题。拼命赚钱只是人生的理想,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他不希望孩子接自己的班,等孩子毕业后,让其自力更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希望孩子做“啃老族”。

汤运强对孩子吝啬,对乡亲却是不遗余力。在捐资建校之前,他已陆续捐了近200万元在村里修路。他还每年捐出一台织布机的利润,设立汤氏基金,用于老人福利、助学和救危等。

现在的大榴汤自林纪念小学,占地13.38亩,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经费100万元,汤运强兄妹共捐资600万元。学校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2978平方米,能容纳24个班级800多名学生就读,设有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和会议室等。教师宿舍楼建筑面积769平方米,可供21名教师住宿。此外,还有两个标准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以及运动场环跑道,完善了校门、围墙、水渠四面光建设,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在设计方面,有不少地方也是很超前的:一是走廊做得很宽,足有4米宽,这和汤运强小时候读书的体验有关,如果走廊不够宽,下雨天就没地方走;二是女厕所比男厕所多两倍,足够用,不用排队,比广州的还先进;三是教师的宿舍都有洗手间和小厨房,非常人性化。

汤运强表示,对大榴汤自林纪念小学的资助,现在仅仅是第一步,以后还要凭自己的能力,让大榴小学的教师多出去考察,请外面的专家来讲课,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提升教育水平。此外,还要建立教师、学生激励制度,目前已经设立了每年一万元的教师奖励基金。从本学期开始,汤运强将每年为学生免费提供四套校服,每个学生200元,第一批要10万元。“学校这么漂亮,没有校服也不行。”汤运强笑笑说。

谈到对家乡的祝愿,汤运强真诚地说:“故乡强大跟国家强大是一样的道理,衷心希望大榴、大新乃至平南、贵港和整个广西,都跟得上珠三角的发展,这将是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而乡亲们对他的感激之情,完全体现在一副对联上:“白沙江畔,稻花飘香,汤家儿女致富不忘乡里爱;崖岭脚下,山水俊秀,大榴后裔成才永记自林情。”

新闻推荐

十一黄金周期间贵港市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台风纳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