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全区空气质量因多重因素明显低于往年 环保“侦察兵”一路追查污染源
黄喜寿在介绍走航监测车监测到的数据。
南国早报记者张文卉文/图
2021年伊始,由于多重因素,全区空气质量明显低于往年。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一群环保“侦察兵”奔波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路上。
走航监测精准确定污染源
1月30日是周末,一大早,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喜寿和助理工程师张达标就坐在一辆综合大气走航监测车上,从南宁前往贵港。与此同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王新巍等几名党员先锋队员也乘坐动车赶赴贵港。
为什么他们纷纷赶往贵港市?原来,根据广西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贵港当天的空气质量会出现轻度污染。
记者看到,走航监测车车顶支着好几个形状不一的“耳朵”和“眼睛”,那是空气检测雷达及摄像机,车肚子里则装着它的“大脑”,车上设备众多,还有两台显示屏。显示屏上,记录着走航车经过的地方各项指标数值,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臭氧、细颗粒物等。当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据出现异常时,走航车可快速出动,锁定污染区域,准确分析污染来源,在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北苍硕高速出口进入环城一级公路,黄喜寿通过走航监测车发现,由于该区域车流量大,且为大货车经行主干道,引发道路扬尘污染较为严重,PM10瞬时浓度高达593微克/立方米。走航监测车继续行驶至江南工业园区,只见部分胶合板制造企业烟囱阶段性冒出黑烟,其厂界VOCs(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相对较高,处于137~591ppb之间,提示企业无组织排放VOCs较为严重。
辗转各地进行防控指导
当天上午11时,王新巍收到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发来的监测数据时,正好在贵港市生态环境局的空气质量污染防治指挥部,监督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因为贵港市污染源比较复杂,在技术指导上,他建议当地生态环保部门的7个巡查小组,应把握好全天各个时段应对方向,做到“白天紧盯企业扬尘,夜间管控秸秆、油烟降峰值”。
每年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秸秆在田间被焚烧,产生大量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环境。
上午11时40分,贵港市秸秆禁烧智能化监控系统监测到几处火点,王新巍判断为秸秆燃烧。据了解,不少农民为了躲避督查,一般选择在晚上或凌晨焚烧秸秆,这一时段产生的火点至少占全天的20%~30%。
在贵港市里昂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农作物秸秆被捆成一吨重的“方块”,放进锅炉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实现环保利用秸秆的目标。这里的秸秆均来自贵港市覃塘区。该公司安全环保中心主任周凌介绍,每个榨季,公司可解决8万亩甘蔗地产生的4万吨秸秆的环保利用。
贵港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松表示,贵港市的秸秆利用还包括饲料和肥料转化,“目前的利用率还比较有限,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长期作战
根据自治区气象监测,今年1月以来,全区平均降水量2.4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各种客观因素,广西全区空气质量明显低于往年。
截至2021年1月31日,全区14个设区城市累计发生108城次污染天气(全区平均7.7天),同比增加98城次;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5.1%,同比下降22.6个百分点。
王新巍告诉记者,秋冬季节是考验环保人的关键期,今年1月份尤为艰巨,周末出差已成常态。在走航车监测过程中,黄喜寿和张达标要全天监测,并时刻分析显示屏的数据,精准查找污染源。“上个厕所出来都要看一下手机,因为空气质量各种指数随时发生变化,要及时防控。”陈松说,随时查看大气质量已成为广西环保人的日常。
1月31日,王新巍一行继续前往来宾,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路上奔波着。
新闻推荐
本报贵港讯1月10日,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大岭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竣工,至此,该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142个,覆盖率97...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