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记忆遇见非遗”大型直播走进龙井村

贵港日报 2020-08-04 10:24 大字

本报讯(记者覃光英)8月3日,港北区港城街道龙井村一场“婚礼”的接亲吉时,娘家大嫂背着新娘步入厅堂,新娘全程毛巾遮脸唱哭嫁歌,在经过向长辈敬茶、拜祭祖先等仪式后,再由大嫂背出家门,送至夫家……这是龙井村上演的一场别具特色的传统哭嫁民俗表演。

贵港日报直播团队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平台,采取“图文+小视频”的形式,全程直播了一对壮族青年男女经媒人介绍,从相识相知、交定情信物到确定婚姻、择算日子、下聘礼金、新娘哭嫁、新郎接亲、拜堂、送入洞房等情节。

据悉,龙井村《哭嫁歌》是当地壮族群众的婚嫁文化产物,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主要形式为姑娘出嫁时,在婶婶、嫂子、姐妹的陪伴下哭着唱《哭嫁歌》。已收集整理的《哭嫁歌》共有《日出歌》《苦命歌》《恩怨歌》《离别歌》《嘱咐歌》《月落歌》《出门歌》《拜祖歌》《骂媒歌》《骂郎歌》等,其主要内容为对亲人的不舍,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等。每首歌紧密相连,唱歌的地点、时辰、内容都大有讲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嫁方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哭嫁的形式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至今还被歌曲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魅力所吸引,《哭嫁歌》于2009年入选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十分重视这项非遗文化的记载和保存工作,专门派遣人员到村屯收集、整理和编辑《哭嫁歌》,不仅形成文字材料,还拍摄视频制成光碟进行保存。2018年,我们共争取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壮族民俗文化馆的升级改造,壮大保护非遗的力量。”港城街道办主任黄益秀说。

新闻推荐

覃塘区 万余干群抗旱抢插保丰收

本报贵港讯7月29日,贵港市覃塘区的农田里,抽水机加紧打水,农民抢种抢插。黄练镇平寨村的张珍娥汗如雨下:“要抢抓农时,确保丰...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