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带富乡亲

广西日报 2020-07-09 07:29 大字

■走产业基地看扶贫成效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谭天力吴纪序

盛夏时节,走进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几年前公路两边3000多亩地还是草比人高的撂荒地,现在有连片的沃柑、丰收在望的百香果、挂满枝头的荔枝。该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赖志福与妻子郑锦柳正在指导农民为沃柑剪枝。

赖志福大学毕业后在外面闯荡多年,发现家乡虽然土地肥沃,但不少田地丢荒,他和妻子萌发了返乡种植柑橘、百香果,改良荔枝品种的念头。返乡创业后,夫妻俩与村民沟通,流转土地发展产业。赖志福目前种植的百香果、沃柑均已挂果,试改良的荔枝也丰收在望。

2017年,赖志福创立贵港市百弘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社员种植柑橘、荔枝、百香果等3000多亩,为周边村贫困户以及闲置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贫困户收入。在用工方面,优先安置闲置劳动力特别是贫困人口,聘请他们到果场务工增加收入。正在为果树剪枝的贫困户甘双云从去年开始在果园务工,他说:“这里离家近,下班后还可以回去做一些家务。”目前,水果合作社有员工16人,固定用工人员中贫困户有3人,工人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3000元的工资。在赖志福的带动下,本地经济能人与种植能手纷纷种上连片柑橘、百香果等经济作物。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基地调研和指导,为我们加油打气,解决难题。”赖志福说。瓦塘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以赖志福和郑锦柳的成功创业典型为契机推出系列举措,以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瓦塘镇镇长潘非妮说,为让人才留得住,政府出面帮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的土地流转及水、电、路等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目前在百弘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有4个人。”

赖志福计划3年内扩展柑橘、百香果种植面积1000亩,通过高位嫁接技术改造荔枝优良品种1000亩。“准备以百香果为突破口,将村里的农产品统一品质、统一品牌,专走高端市场,将本村打造一个集产供销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区,帮助大家增收。”他说。

新闻推荐

感染病房里的坚守者 记2020年贵港市“优秀护士长”吴登强

本报记者易舟芹“你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都正常,但是心跳频率快了一点,还要继续输氧。我们相信经过治疗,你很快就...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