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怀念父亲做的豆腐

贵港日报 2020-04-04 09:59 大字
谭建飞

清明节又到了,转眼间,父亲已过世21年了。我还是经常想起父亲,怀念父亲所做的豆腐。

一转眼,我这个70后也到了经常回忆的年龄。曾经我和大儿子经常谈起市面上的豆腐,整个城区乃至整个贵港哪里有正宗的豆腐我都知道。其实,我心里知道,目前市场上的豆腐再正宗,也不如儿时父亲做的正宗。

一般来说,我们村子所理解的豆腐有几种,其中一种是水豆腐,就是不怎么压榨、还保留很多水分的那种,还有就是适当压榨、水分不多的,而父亲做的豆腐除大力压榨外还经过炭火烘制,所以村里称之豆腐饼。

父亲做豆腐是很讲究的。首先,豆料要正,当时是全部选自樟木石山区出产的小青豆,肉厚皮薄,这样加工出来的豆浆香浓,豆渣也不多,做出的豆腐就很有劲头。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大黄豆、转基因黄豆什么的。其次,水质讲究,全部是人工一担担地从村里有一公里远的历史悠久的老井挑来,村人称之“咸姆井”,这井的水天然带有一定的盐分。父亲断然不会用家里自打水井的水,也不会用家门口田边的红泥土井里的水。石膏也是有要求的,生石膏要色泽通透无杂质的,父亲还说过是要那里产的才行,但具体是哪里的我不记得了,还要慢火煨制才得到熟石膏。还有,父亲手法独到,从泡豆到磨豆、甩浆、煮浆,到包布、压石、解包、上架、烘火、凉干等,每道工序的时间、温度都有一套。那道工序做不到位了,按父亲的说法那就是整个儿的豆腐就肯定做不好了,今儿就对不住良心啦。

那个年代,除非过年过节,家里基本没有肉类什么的,唯一算是好东西就是豆腐了。所以,当时村里做豆腐出来卖的有七八个师傅,多的时候超过十个,每人都是一根扁担一对木桶,排成一溜站在小学门前小卖部边。淳朴的村民都是凭师傅名声买豆腐,都是先买我父亲为首的那几个料正工够的老师傅的,然后才到其他人,如果谁用料或功夫出了岔,比如掺了不该掺的东西等等,一般就排到最后了,村民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买这些师傅做的豆腐。遇上阴雨天很少村民出来消费,或师傅们做的豆腐多了,那后面的几个师傅就得挑起担子串村,甚至要挑到旁边客家人的村子去卖,实在卖不完的下午就得用来喂猪了。听说有个别师傅隔天还卖剩下的豆腐,结果被村民吃出来了,后果可想而知。

想当年,父亲做的豆腐是村里人最认可的,基本都是抢着买完,印象中每天清晨天还没亮,父亲就挑起木桶去村子中心卖豆腐,一般不到十点就卖完回来了。父亲他们那个年代卖豆腐饼,是三五个豆腐叠起,再用芭蕉叶包着,然后用做草席的次等席草绑了,村民就拎着回家了。那时没有饲料袋,没有塑料绳,一切都是取自天然,连阉鸡都是用棕榈丝包扎伤口!

父亲做豆腐时,从豆浆中提取的腐竹,一桶豆浆最多提取得两条腐竹,那可是全部豆类的精华,当时都是有工资领的老师或干部才吃得起。我记得当年穷呀,家里能吃到的就是破损的半碎的半成品、次品豆腐,有时候也吃豆腐渣,有客人来了父亲才会留下一些豆腐,那可是我儿时的珍稀食物了!

父亲的豆腐,用花生油炒一下,回少少水,放上豆瓣酱,盖锅焖一会,配些香蒜或葱,就可以端上桌了,那香气就弥漫开来啦!如果能配上肥猪肉,先煎肥猪肉出油,再与豆腐炖、焖,那可是那个年代最美味的佳肴了。所以,至今,我们对诚心拜师学艺的人请拜师酒,或者有求于人要请客,都是说“买猪肉豆腐来”!

回想到这里,我不由又想起父亲的样子,想起他的坚毅,朴实。父亲,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吗?希望您在那边,生活没有那么艰辛,吃得饱穿得暖,有烟抽有小酒喝,有零花钱,没有人再欺负您老实,没有人再骂您驼背……

新闻推荐

贵港 交警“线上”说安全

本报贵港讯3月31日,贵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民警携手小交警与辖区荷城小学的全体学生隔空交流,通过对话讲解、示范操作、...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