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杨思亮脱贫记

贵港日报 2020-03-05 11:07 大字

本报记者黄静华

“天气逐渐暖和,准备得种花生咯。”最近,记者到港北区庆丰镇延塘村十里屯贫困户杨思亮家采访,他正和家人在剥花生,为早春种花生做准备。

杨思亮家有四个孩子上学,生活困难,被认定为贫困户。2017年,他被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症,治疗后仍被认定为肢体残疾三级,行动不便,不能干重力活,因此,其妻子胡桂巧也无法外出务工,家中生活更难了。这两年,在国家扶贫优惠政策和村干部们的帮扶下,杨思亮一家通过在合作社务工、种植水稻花生、外出务工等途径增收,2019年底,顺利脱贫。

2018年下半年,延塘村引进贵港市丰沃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租用村中6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金秋砂糖橘、脆蜜金柑等果树,45岁的杨思亮因踏实肯干被招到合作社里务工,负责开助力车运输物资等工作,按天计算酬劳,每天80至100元不等,月均近2000元。

“能在家门口工作,平均每月还有2000元收入,我已经很满足了。”杨思亮对自己的新工作很满意,与以往到隔壁村镇打零工相比,在合作社务工,进出方便,还能就近照顾上小学的小儿子。杨思亮的身体逐渐好转,2019年,他租用别人的水田扩大水稻种植到9亩。农忙时,在广东务工的妻子胡桂巧和大女儿就请假回家帮几天忙,其余时间,家中全靠杨思亮一人料理。

大多时候,杨思亮都要起早贪黑,先把自家的农活忙完,再开着助力车到合作社去工作,到饭点就回家煮饭给孩子。这样一整天忙下来,杨思亮往往已腰酸背痛了,同家兄弟姐妹见他如此忙碌,也经常帮他做些田间管理工作,如除草、施肥等。

“肯定是辛苦的,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杨思亮说。去年,他家添置了一台大彩电,还买了一辆新电动车,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今年,杨思亮计划将9亩水田合理安排,早造种3亩花生,水稻6亩,晚造全都种上水稻,提高经济效益。

疫情期间,延塘村组织群众组建防疫志愿队,杨思亮主动报名参加防控点检查登记工作,还将自家的高音喇叭提供给大伙使用,以实际行动回馈大家对他的帮扶。

新闻推荐

贵港电信助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本报讯(首席记者徐智坚通讯员冯玲玲)中国电信贵港分公司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推行多项举措,助力全市稳步恢复生产生...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