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拼才能赢 记贵港市兴发米业公司董事长杨雄才

贵港日报 2019-11-04 09:45 大字

本报记者梁时来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记者来到位于港南区桥圩镇324国道两边的兴发米业公司采访,车间里机声隆隆,一包包精致的大米从流水线上下来;仓库前,一辆长货车正在装米外运,生意一派红火景象。

公司董事长杨雄才是港南区东津镇人,他向记者说起了创业的艰辛历程。

杨雄才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在贵港市供电部门当野外装线工,工作辛苦,又赚不上几个钱,随着结婚后,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家庭生活愈发困难,他和妻子罗秋连寻找着新的出路。

广东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家乡的大头菜是高山打鼓——远近闻名,何不将大头菜销往广东。但收购大头菜要钱,请汽车运输要钱,对于家境不宽裕的杨雄才来说是一大难题。最后夫妻商量,咬咬牙,3分钱利息,向人借了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1994年,全家跟随着运大头菜的货车到广东佛山南海大沥镇,批发大头菜,第一车头菜赚了1000多元,用来购买了磅称和煤气炉。这样,每月销售一车,第二车头菜赚了2000多元,第三车头菜赚了5000元,两口子从来没有赚过这么多钱,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又买上小货车帮人送货,这样一干就是6年。

2002年,杨雄才夫妇带着两个小孩回家乡上学,并将广东挣得的12万元购回一辆货车,帮米厂老板运米到广东。大米生意这么好,他心里萌发了做米老板的念头,和妻子商量,夫妻俩一拍即合,但是要投资几十万元,谈何容易,这时,机遇来了,桥圩街一米厂欲转包。杨雄才立马前去交谈,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米厂老板同意厂房设备出租,每年租金4万元。杨雄才承租后,认真抓好产品质量,虚心向同行学习,很快就打开销路。

承租3年后,他将米厂盘下,投入60多万元技改,淘汰了旧设备,年产能扩大到6000吨,并成立兴发米业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原来的机械和场地已不适应,2012年,杨雄才决定投资扩建厂房、仓库和办公场所共3000多平方米,购进了现代化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产品有“丝苗香”、“九七香”等20多个品种,畅销广西北部湾地区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及海南省等地。公司先后荣获“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贵港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创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他说,下一步要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年加工10万吨大米的项目,使加工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话语中充满着奋进的精神。

新闻推荐

港北区打破局限选配村党组织书记

港北讯港北区聚焦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突出问题,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为突破口,打破区域、职业、户籍局限,面向社...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