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迈进贫困户门槛到走进贫困户心坎 黄练镇新何村驻村工作队员李文卿的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蒙思婷
李文卿还记得第一次走访贫困户黄正新的情景。一看到他,黄正新立即把门关起来,透过没关紧的门缝隙探头盯着他。李文卿上前叫他名字,讲明自己是扶贫工作队队员,这次前来是为看望他们、了解家庭情况。但无论他站在门前如何表明身份和来意,一家人都躲在屋子里没有回应。
李文卿是覃塘区信访局信访督察专员,于去年3月被组织派驻到覃塘区黄练镇新何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黄正新户是贫困户,家中4口人,上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兄妹3人至今均未嫁娶。以前一家人因为父辈矛盾搬到了新何村围村岭屯的一处土坡上居住。自那以后几十年来,他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平时仅靠种田养鸡维持基本生存。除非必要的生活生产用品买卖交流,鲜少与外界接触,生活方式完全与现代社会脱轨,黄正新家也因此被当地村民称为“孤岛”。
虽然当地政府早就注意到了这家人的情况,也多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们始终不愿与村镇干部沟通,也不愿意接受政府的帮扶或慰问。2015年,这户人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一家人均不配合,扶贫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过了3天,李文卿再度踏上“孤岛”。这一次黄正新没有躲进屋里,但自顾自喂牛干活,直接无视他。再次无功而返后,李文卿意识到继续上门不会产生任何效果,便找到黄正新所在的村民生产小组组长黄正团,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帮助自己,想办法把黄正新请到村委进行面谈。
在村委见到黄正新后,李文卿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这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沟通的桥梁终于搭建起来,尽管黄正新还是一声不吭,但他终于答应让李文卿进家门。
谈话结束后李文卿第一次走进黄正新的家。眼前的情景让李文卿心生不忍,破旧的土坯房里家徒四壁,只有一盏电灯,没有凳子桌子等家具,几人的房间里,两头搭着两条旧板凳,中间放几块木板就是他们的“床”。李文卿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助黄正新一家走出困境。
卸下了黄正新的心理包袱,接下来的帮扶工作顺利起来。家里只有黄正新有身份证,户口簿也不能用了,他们不愿去派出所办理,李文卿便联系工作人员上门办理。李文卿还一一帮他们落实养老保险、以奖代补、产业扶贫、低保等。
黄文新家那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一直是李文卿的心头大患,一到风雨天气就止不住地担心。去年下半年李文卿帮黄正新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为筹建新房,他与镇干部共同努力争取到爱心企业的捐款补齐自筹部分,用总计4.5万元建起了一层84平米的新房。一家人住进去后,李文卿才放下心头大石。去年冬天,李文卿看见他们盖着破旧冷硬的被子,担心他们受冻,又赶紧申请几床爱心棉被送过去。
除了过年过节送去慰问品,李文卿也常过去看望他们。因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一家四口消息闭塞,思维迟钝,加上家里没有手机、电视,李文卿询问他们近况的时候也会和他们多聊聊天。
就这样,在李文卿一次次努力的坚持、一次次耐心的沟通、一次次细心的帮扶下,这家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扶贫工作步入正轨,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家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今年初黄正新终于开口和他说话了,“现在我知道你们是来做什么的了,以后不会那样对你了。”
黄正新的母亲朱桂芳感受到李文卿对他们的关心,对他的感情也渐渐深厚起来。“你就是我的儿子,没有你我们就没有新房住。以后你不用买这么多东西来看我们了,我们也吃不了那么多。”她拉着李文卿的手说道。
在李文卿的努力下,这户贫困户预计明年脱贫,目前人均纯收入已达到脱贫标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思通讯员杨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5个专...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