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渠道”十六载 “丝路明珠”绽华彩

南宁日报 2019-09-21 11:10 大字

▲在中国—东盟信息港智能展示中心内,大家随处都能感受到高科技项目给城市管理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叶子榕 摄跨境物品运进南宁综合保税区。 本报记者梁枫 摄2018年5月,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开通运营,将极大拓展区域物流的辐射功能。

本报记者潘浩 摄2019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南宁人民会堂上演。图为开幕演出大型川剧《尘埃落定》。 本报记者潘浩 摄▲南宁在全区首次发起组建中国—东盟金融城市场化运营主体,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本报记者赖有光摄方特东盟神画主题乐园内满是极具东南亚风情的建筑。

本报记者潘浩 摄蓬勃发展的南宁五象新区。 黄维业摄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这座城市赋予了新的功能——“南宁渠道”,即: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其系列活动为重要平台和重要桥梁,建立起来的中国与东盟之间政治、外交、经贸、人文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渠道。

朱槿花开十六载,中国—东盟博览会助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逐步迈向深入。

金秋九月,中国及东盟众多客商再次聚首邕城,寻觅发展商机,共谋合作共赢。十六年来,在东博会推动下,“南宁渠道”持续升级、越走越宽,结出累累硕果,演绎了“10+1>11”的魅力,并逐渐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涌现出更多商机,焕发出更大活力。

南宁发展的优势在区位,潜力在开放,出路也在开放。如今的南宁,正紧紧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抓住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主动融入广西构建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南宁渠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开足马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绿城大地上描绘一幅开放、腾飞、跨越的宏伟蓝图。

搭建对话平台 深化务实合作

6个东盟国家设立总领事馆、一批涉及中国与东盟各领域交流合作的论坛落户、国际友城遍及六大洲达24个……近年来,作为与东盟国家既能陆路相连,又有海上通道的广西首府,南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下迅速崛起,对外交往不断拓展,而借助东博会这一平台开辟的“南宁渠道”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

长期、稳定的政治互信是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的重要保障。“南宁渠道”为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提供了友好交流、增进政治互信的场所和平台。截至去年底,共有79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3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东博会和峰会,双方搭建了丰富的高层对话平台,携手构建起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东博会已成功举办15届,不仅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东博会框架下,共举办了200多个会议论坛,涵盖40多个领域,建立起多领域合作机制,推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有力地拓宽了“南宁渠道”,推动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上新台阶。

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还达成了《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等多项共识,在商务、交通、海关、质检、金融、科技、环保、人文等领域建立了多项协调合作机制。

如今,东博会在东盟各国已深入人心,“南宁渠道”已成为各国与中国合作的首选渠道,南宁也成为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及各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最便捷通道和战略基地。

织就立体路网 畅通开放之路

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南宁的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南宁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建平台、强合作、扩贸易,推动“南宁渠道”加快升级,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是关键。依托“南宁渠道”,如今,南宁的国家化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为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交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南宁市“衔接北部湾与珠三角、联通东盟、服务中南和西南”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骨架已初步形成。建成“一环五射一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实现2小时通达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港口、4小时通达全区各地级市、一日通达邻省省会、邻国首都;铁路方面建成了以南宁为中心,十字布局、南通北联、西进东融的高速客运骨干线路网,通达全国18个省会城市和广西11个地级市,客运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北部湾城市,2小时通达区内城市,3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日均客运量达10万人次;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建成,百色到南宁航道完成提级改造,2000吨级货船可直达粤港澳,1000吨级船舶可到百色;吴圩机场的航线已扩至157条,其中国内航线120条,国际航线32条,地区航线5条,基本建立覆盖东盟和国内省会城市的“东盟通”和“省会通”航线网络,年旅客吞吐量超1500万人次。

在绿城大地上,一个新时代的立体交通网正在织就,一股以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畅通“南宁渠道”的磅礴力量正在汇集,不仅为南宁创造了新的区位优势,也铺就了首府经济发展的“黄金线”。

借力“南宁渠道” 贸易活力无限

东博会举办15届以来,共有3.4万家企业参展,74.7万名客商参展参会,举办商界经贸活动300场,吸引国内外投资项目5万多个,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客商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双方政府高层之间的经贸合作、经济沟通、会晤磋商的“南宁渠道”。

深圳厚德深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智能音箱、智能穿戴、智能蓝牙耳机产品的科技企业,目前正依托南宁搭建现代化研发中心,以东盟为目标拓展市场。“南宁作为东博会的永久主办地,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商机无限。我们选择落地南宁,就是要借助东博会的平台,把公司的品牌及产品推销出去,尽快实现制造在南宁、市场在东盟的目标。”该公司董事长佟玉成说。

近年来,随着“南宁渠道”作用的进一步凸显,南宁的开放大门也越开越大,往来南宁的国内外客商越来越多,入驻南宁的全球企业不断增加,“南宁渠道”的持续升级让国内外客商看到了无限商机。在“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新格局中,南宁为全国各地的产品进入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的通道,也正逐渐成为东盟国家打开中国市场的“中转站”。

截至目前,共有2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近50家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南宁,涵盖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物流、金融等;共有142家东盟国家企业在南宁投资,投资领域包括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打造金融门户 服务经贸交流

2019年9月9日上午,在第一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峰会暨中国—东盟信息港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上,中国—东盟(南宁)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上线仪式启动。该平台将以东盟作为突破口,整合东盟区域金融数据及信息资源,打造成为富有中国—东盟特色、辐射中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这是南宁市进一步发挥“南宁渠道”所形成的金融合作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资金融通,服务和推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又一有力抓手。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与东盟之间金融开放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广西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广西将发挥南宁优势,将南宁打造成为依托广西、立足西南中南、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去年底以来,国家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举全区之力加快把五象新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金融集聚区,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以高端服务业为龙头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正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总部企业聚集地、金融中心,成为中国—东盟信息港金融信息服务核心平台。

今年8月26日,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将进一步拓展与东盟国家在金融等多领域的合作,深化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的金融改革等,进一步促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服务创新。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叠加,南宁市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截至今年8月末,南宁市银行机构达42家、保险机构达44家、证券分公司达27家;全市共有上市企业16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55家,A股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占全区总数的36 %、43%,位居全区第一,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集聚效应初显。

加强文化交流 提升南宁影响

如今的南宁,东盟元素随处可见,具有东南亚特色风情的建筑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方特东盟神画主题乐园展现东南亚风情的建筑,精彩的表演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与游玩……

自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以来,“南宁渠道”作为对接“一带一路”、面向东盟的交流桥梁,不仅成为深化中国—东盟合作、通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平台,也为双方构建了重要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引进来”机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多渠道搭建南宁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发展,有效带动了南宁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的提升,成功展现了多彩斑斓、开放包容的文化南宁形象。

在“南宁渠道”的作用下,南宁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南宁与东盟文化交流活动方式也日益丰富。2014年,首次创新推出了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开展的“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2015年8月,推出“21世纪海上丝路·群文走东盟”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市群众艺术馆赴马来西亚参加乔治艺术节,与当地艺术工作者进行交流探讨,密切文化联系;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艺术交流的平台——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正式推出,两地之间共同打造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艺术盛典……

随着双边关系的友好发展,南宁与东盟、广西与东盟呈现出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包括南宁本地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正逐步传到东盟国家,甚至推介到世界,使南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得以深入发展。

时光隧道

让我们看看,自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以来,这些“高光”时刻和光辉历程——

第一届

时间:2004年11月3日—6日

参展盛况:总展位数2506个、东盟展位数 626个、参展企业总数1505家,参展参会客商人数18000人,总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

【亮点】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南宁,标志着建立当今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由此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届东博会期间,南宁市首次借助平台优势举行经贸活动,签订的投资项目达72个,总投资282.92亿元。

第二届

时间:2005年10月19日—22日

参展盛况:总展位数3300个、东盟展位数696个、参展企业总数2000家,参展参会客商人数2.5万人,总展览面积7.6万平方米。

【亮点】“魅力之城”专题从第二届东博会起正式推出。中国和10个东盟国家选择本国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作为“魅力之城”,综合展示其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

第四届

时间:2007年10月28日—31日

参展盛况:总展位数3400个、东盟展位数1124个、参展企业总数1908家,参展参会客商人数33480人,总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

【亮点】:从第四届东博会起,每届确定一个东盟国家为主题国,形成主题国机制,进一步深化共办机制。主题国一般按东盟国家国名英文首字母顺序依次出任。

第八届

时间:2011年10月21日—26日

参展盛况:总展位数4700个、东盟展位数1161个、参展企业总数2300家,参展参会客商人数5.06万人,总展览面积9.5万平方米。

【亮点】第八届东博会首次采取“一会三馆”(即东博会“一会”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展览馆、南宁华南城“三馆”)的形式,首次新增华南城作为轻工展场馆。

第十届

时间:2013年9月3日—6日

参展盛况:总展位数4600个、东盟展位数1294个、参展企业总数2361家,参展参会客商人数5.5万人,总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

【亮点】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首次合并开幕,首次使用英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泰语、越南语共6个语种同声传译。南宁作为东博会的主办地,成为第十届东博会的中国“魅力之城”。

第十五届

时间:2018年9月12日—15日

参展盛况:总展览面积12.4万平方米,总展位数6600个。其中,东盟及区域外展位数1594个(含东盟1446个),参展企业总数2780家,有组织的专业观众超过11000人。

【亮点】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也首次由海上丝绸之路延长线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担任,这是东博会在更广泛合作区域服务“一带一路”的新突破。

第十六届

时间:2019年9月21日—24日

参展盛况:继续设置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服务贸易、“魅力之城”五大专题,共规划展位数7000个,有组织的专业观众数量预计超过1.1万人。

【亮点】欧洲国家首次出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对于助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十六届东博会农业展将首次启用新展馆——广西农业会展中心,展览面积扩大一倍。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胡光磊 韦静

新闻推荐

八桂科普大行动贵港活动暨贵港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姜佳坤)9月19日,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健康贵港行”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八桂科普大行动...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