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百香果飘香扶贫路

贵港日报 2019-03-12 09:25 大字

港北讯最近,在港北区中里乡龙山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和十几个工人一起忙碌着,整地、加固果架、疏通排水道、施肥……“目前正在清除旧的百香果苗,重新种植新品种百香果。今年计划种200亩,培育的果苗已有近一米高,待天气好马上就可以种上了。”基地负责人李敬明介绍道。

百香果易管易种,行情好、见效快。近年来,港北区重点打造百香果产业,以百香果产业作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项目。目前百香果种植4500多亩,种植百香果20亩以上的基地(合作社)共21家。2018年,百香果基地年亩产量平均为1000公斤左右,百香果售价良好,带动越来越多农民脱贫致富。

龙山村里有了合作社后,贫困户何妹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家里的3亩多的土地租给合作社种植百香果,每年不仅有稳定的地租收入,同时还可到基地打工促进家庭增收。和何妹坚一样,在百香果基地负责看护的何志军也是该村的贫困户,由于自身残疾和孩子都在读书,生活比较拮据,为了生计曾四处打散工。何志军说,现算是有份稳定的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近就业,既能照顾家里,又能领到满意的工资,我非常开心。“在基地上班,每个月就可挣1000多元,顺利摘了‘穷帽’。”

武乐镇东南村上蒙屯的蒙建良,曾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种植了2亩多百香果,家里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2016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以前的日子比较拮据,现在好了,有产业,只要勤劳肯干,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蒙建良说,今年他扩种紫香一号百香果10亩多,已培育好果苗了,种了一亩多。

像蒙建良一样发展百香果产业的农户不在少数,主要集中在大圩镇、庆丰镇和中里乡等3个乡镇,品种主要以种植紫香一号、台农一号为主,少数种植黄金百香果。

港北区百香果产业扶贫主要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为主,贫困户可获得入股分红、租金收入、务工收入等方面的收入。据初步统计,该区百香果产业约带动180户贫困户获得不同程度的增收,其中带动能力较强的有万圣庄园、明香种植合作社、三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王殿山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老乡家园扶贫产业基地等。

为让百香果成为更多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果,推动脱贫攻坚,港北区以电商平台为依托,与基地建立产销联盟,保障销路畅通,确保富硒百香果卖得出,卖得好。如港北区大圩镇万圣庄园百香果种植基地设代理商、分销商,有完善销售网络和渠道,同时打造电商、微商平台,加强与各大超市、各地批发合作,确保百香果不愁销路。

(陆宏夏)

新闻推荐

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本报讯(记者李园园)3月5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全市“解放思想勇担当、改革创新善作为、开启壮美...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