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南山寺

贵港日报 2019-03-10 13:00 大字

■谢珊梅

南山古寺坐落在贵港市城南八里的南山上,是历代游人驻足留连的风景胜地。

这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寺建成后,宋太宗曾赐御书224轴。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仁宗皇帝题额“景祐禅寺”,故南山寺又有景祐寺之名。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前曾游南山。他北返登基后,为感恩寺佛,用汉文题赠“南山寺”三字。现见的门匾,便是文宗皇帝的亲笔。

宋、元君主如此垂青,南山寺便声名远播,成为岭南千年古刹,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宋御史中丞王安中被贬象州,曾偕子侄来游,留题于壁上。据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说,宰相章淳被贬雷州,曾在南山小住。宋代抗金名将李纲罢相南来,游勾漏洞后又到南山,写有《次贵州》诗。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帧十年(1637年)畅游广西时,因故未能游览南山,他十分后悔,“悔不从初拟至此(南山宋村)登舟”,成为终身憾事。自古以来,南山胜地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愫和怀思。

步入古老的南山寺门,迎面是一座八角亭,亦称金刚殿。四大金刚手执神器的塑像,排列两旁,法像威严,神态如生。殿壁上,石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南山的历代石刻,大小有一百多幅,好似诗书展览,美不胜收。八角亭后是“曲径通幽”。走过了一道狭窄的石门,踏上数级石梯,才看见一个深邃的洞口。洞前刻联云,“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洞门石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是贵县旧八景之一。这棵小松树自公元989年建寺时已有,一千多年来,不长高也不长大,总是老样子,四季常青,令人称奇。据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典故就源于此。1963—1964年,贵县连年大旱,不老松遂枯萎凋谢,成为了传说。踏入洞内,凉气浸肌,青烟缭绕。千奇百怪的十八罗汉塑像,沿着宽阔的洞壁四周,虔诚地静坐着。古人有诗云:“见山不见寺,寺在巉岩缝。”看来佛殿深藏,确是南山古刹的特点。

狮山不高而多岩洞。其中最高大的岩洞就成为南山寺的主体。洞高达八九丈,宽十余丈,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南山的重点古迹,石刻石雕,都集中在这里。主洞左边的观音岩上,终年水滴不断。据说是后山倒挂的“石鲤在吐水”,故名“鲤鱼滴水”。观音岩旁有通天岩,可只身上去,直通山上魁星阁。

主洞壁下是活灵活现的泥塑罗汉。壁上则是精雕细刻的石佛。最大的一尊,是“弥勒佛”,身高八尺,石鹤相伴。南宋陈谠在《南山颂诗》中,誉为“石像天成”。这些已越千年的石佛,造型美观,工艺精细,反映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洞的左侧有一口大铁钟,叫“飞来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用槌击之,发出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钟面铸有“皇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乙丑岁正月”“抚州匠人曾守政铸造”等字样。为什么叫做“飞来钟”呢?这个古老铁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它之所以神,据传说,因它慕南山风景优美,香火兴旺,在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自挂于大洞一根横木之上,长鸣七天七夜而止。神钟还能卜吉凶,知祸福,来人拜之、求之,都逢凶化吉,是南山寺又一奇宝。

大洞西侧是观音岩,与大洞相连,呈长方形,长约15米,宽5米多,从大洞拾级而上可到达。观音岩宽敞明亮,旧社会官绅游山到此,必摆酒吟诗,清风南来,令人飘飘欲仙。因此,清康熙贡生、山水郎曾光国题刻“登临即仙”。岩内有“鲤鱼滴水”、“通天洞”胜景。关于鲤鱼滴水有个神话传说,很久以前,郁江鲤鱼湾有条鲤鱼精,到南山寺称王作恶,民愤很大,被观音菩萨施法使其现出原形,并把它抛到观音洞顶的石壁上倒挂起来,鲤鱼哭泣的泪水流到嘴边滴下来,成了今天的“鲤鱼滴水”奇观,真是“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桨”。

在大洞东侧,有两个小岩洞,一称流云洞,清晨经常有云雾从山外漫进。一称流米洞,在洞顶石壁上有一似漏斗状的小洞,以前有米从洞中流出,寺中几人,米流几许,不多也不少。这些米从那里来呢?相传是金龟和仙鹤去游伏波滩,见米船触礁沉没,将遗下的米运回南山寺的。但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把流米洞凿宽,企图让米多出,把金龟和仙鹤辛辛苦苦运回的大米掏空了。金龟和仙鹤知道后,叹息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去运米了。自此之后,流米洞也不再流米了。

从大洞东门出来,沿着羊肠小道拾级攀登北上,只见半山峭壁上刻有“问心”两字,用意似乎是要每个登山者回答:“继续前进还是半途而止?”面对那“鸟道磐羊肠,怪石削鸡距,天梯断后连,下瞰毛骨竖”的险峻历程,只有下定决心,“飞步白云巅”,才能观赏到那“石龛益奇丽”的景色。后人在“问心”旁建有个半山亭,让游人小憩后继续攀登。有诗云:“一生能有几回游,勿在半山亭里休,南峰顶上风光好,古郡胜景目中收。”

到了北极洞,十分凉爽,有“南北户通”“千里俯窥”的奇景。北极洞又名葛仙岩,是公元四世纪晋代药物家葛洪从广东罗浮山来此山采药炼丹时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岩的山脚下有个泉眼,常年有泉水涌动而出,水清味甜可口,水中含有丹砂,饮之可延年益寿。据传说,当年葛洪就在泉眼边筑围成井,取此井水到北极洞筑灶炼丹。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炼出了仙丹,修成了正果,成仙升天去了。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尊称他为葛仙,北极洞又得名葛仙洞。那口井称为仙人井,葛洪炼丹的灶称为葛仙灶,今遗迹尚存。

从北极洞出来,登上狮山顶峰,倚着嵯峨的山石,远眺稻浪翻滚,蔗海葱茏,青山耸翠,郁水荡波,闹市人涌,大道车流,真是气象万千。近看廿四峰罗列如画屏,翠黛环立。宋代贵州(今贵港)郡守陈昭嗣作诗曰:“二十四峰称小桂,山明水秀本从来。”

从狮山顶峰沿石级而下,回到南山寺门西侧,甘液池边,有棵远近闻名的菩提树,树高16米,主干直径1.1米,叶大如掌,遮覆直径达8米,四季常青,树本名贝多罗,是佛教圣树,相传以前西天众僧在此树下宣讲佛经,证菩提果,因而又称菩提树,因其稀有长寿,而成为南山寺之瑰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如今树龄超过百年的裁种于佛寺的菩提树,目前岭南地区仅有三处:广东曲江县的南华寺、广州市光孝寺和贵港南山寺。据说传入中国的菩提树,以广州光孝寺的那一棵为祖,今日各地所有的菩提树,都是从这棵辗转分植出来的。

贵港南山寺这棵菩提树,具体树龄不详。是否也源出南华寺之祖菩提树,未得而知。但官方据清代贵县人曾绍箕于1683年作诗《南山即景》:“行看池畔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这一诗句推测此树至少已有三百多年树龄。

“自古烟霞地”的南山古寺和附近二十四座奇峰堆玉叠翠的美景,不愧为岭南千年古刹。

新闻推荐

贵港市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本报讯(记者安伏岭)今年以来,贵港市深入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化拓展“工业发展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