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百家田的新农夫 记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益新家庭农场场长李付生

贵港日报 2019-01-14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梁时来

最近,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益新家庭农场场长李付生和该区农业局在农场举办农技知识培训班,邀请广西农科院的陈远孟博士前来主讲,让农工和周边的农民及时了解农业新科技、新品种和新信息,迈进新的一年。

司机佬变田秀才

李付生,身材墩实,皮肤略黑,那是饱经风雨留下的印记。他出生于70年代,中学毕业后从事农机运输业。2011年,李付生发现不少农村家庭由于劳力少或家人外出务工,田地多处于撂荒或半撂荒状态。于是他与10多户农民签订租赁合同,承租5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2013年,又承租水田120亩,成立了益新家庭农场。从此,他承租水田种稻面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至2018年,承租的范围涉及大圩镇新建村和庆丰镇青岭村的10个屯300多农户,总面积达911.5亩。

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依靠科学种田,掌握了一套种植水稻的技巧。他认准优质稻“百香139”品种,早晚造都种这个品种。良种加上科学种植,让他种出的大米在市场上很抢手。在稻种上,3年一换,第1年购新稻种回来种植,第2、第3年自己提纯选壮留种,两年下来,稻种钱就可以节约8万多元。2017年晚造连续高温,李付生听从专家的建议,及时对症下药,减少了虫害造成的损失。大多农户亩产稻谷100—150公斤,有些甚至绝收。而他的水稻亩产仍达250公斤。听看天气预告,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农事,减少因天灾造成损失。他说,多年来,正常年景单造亩产达420—430公斤。2018年,他种的稻谷总产量达700多吨,产值240多万元,扣除每亩2000元成本,盈利60多万元。

农机欢唱耕种收

李付生与农机结缘,农机运输出身的他,在港北区农机局的指导下,成立贵港市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他担任理事长。目前厂房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有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机库棚,维修中心,办公楼。拥有大马力拖拉机10台,水稻插秧机15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台,其他农机设备20台。水稻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60吨,育秧生产能力每造达3500亩。固定资产500万元左右,是港北区机(具)较全,规模较大、技术较全的农机合作社。

据李付生介绍,农机合作社主要为自己承租的水田提供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此外,还为社会提供服务。2018年,合作社种植水稻1800多亩,为当地农民提供水稻全程化服务3000多亩,烘干稻谷2500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农机作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加合作社的收入,2018年农机服务纯收入50多万元。正是机声隆隆响,农民荷包胀。

冬闲田里冬菜绿

近日,记者走进李付生种植的100多亩冬菜田,只见一片翠绿,生机盎然。让冬闲田生金长银,又是李付生的一招。

李付生说,农场承租的30多亩旱地,主要作为秧苗场地用来放置两造秧苗,秋后用作种植大肉芥菜、竹筒青。2018年11月已收获第一茬,亩产4000公斤左右,每公斤1.5元左右。第二茬芥菜长势良好,估计在春节前上市。

他掰着手指向记者说着冬种的诸多好处。

——增加经济收入。几年来,他利用冬闲田种植大肉芥菜和竹筒青100—200亩,亩产5000公斤左右,价钱0.6—1.4元/公斤,亩纯收入2000元左右。

——经过冬种的水田,来年肥力大增,早造用肥可减少开支50元/亩,增产稻谷50—70公斤/亩。

——解决了农场熟练工冬天有活干的问题。目前农场有10名熟练工,农活技术熟练。发展冬菜生产后,使他们在秋收后有活干,有收入,稳定了他们,为来年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新闻推荐

扎根壮乡 收获成长 记2018年全市优秀教师周英杰

本报记者张日芳13年扎根故土,他和学生一起回顾历史;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同事,他从没改变“坚守故土”的初衷;13年来...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