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的技术期盼

贵港日报 2018-03-24 11:06 大字

本报记者黄远会

新品种的出现,旧品种的淘汰。新品种的种植技术要求不同,农技员短缺,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制约农民创富、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完善的农技服务是农民迫切的期盼。连日来,记者走访基层,倾听种植大户述说。

技术不全面种植户提心吊胆

3月7日,春雨绵绵,在覃塘区蒙公乡新岭村新龟屯,种植户黄雪梨日夜守着100多亩番石榴基地石榴。她既喜又忧,喜的是番石榴丰收,再过不到十天就可以采摘了,忧的是关键时候又像去年一样出问题,遭虫害。“这段时间雨多闷热,身边有个农技人员指导最好,心里会踏实许多。”黄雪梨说。

今年39岁的黄雪梨是个“拼命三郎”。曾与丈夫在广东打拼多年,由于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2012年,黄雪梨夫妇回乡搞种植。前些年一口气承租了100多亩地,带动十几位村民种起番石榴。黄雪梨夫妇一边种植,一边学技术。但很多问题还是拿捏不准,比如该什么时候施肥?怎么修剪果树?遇到恶劣天气如何应对等。

120亩沃柑枯死农户损失惨

2016年5月,黄雪梨发现种植沃柑市场前景好,又承租120亩土地种植沃柑,结果种下去不到3个月,加上天气闷热,沃柑苗很快枯萎,眼看就要死掉。这可急坏了黄雪梨夫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沃柑苗枯萎?是不是还有救?”

“快找乡农技员来帮忙,说不定还能补救。”黄雪梨说。看着成片枯黄的沃柑,他们找到蒙公乡农技服务站求助。

“当时,我叫了乡技术服务站的农技员过来,农技员一看也傻了眼。”黄雪梨回忆说,乡农技员由于不懂,束手无策。于是,黄雪梨只能看着沃柑一天天枯黄。120亩沃柑全部枯死,损失10多万元,令她心痛不已。

“要是有个懂得沃柑种植技术的农技员在身边就好了。现代农业推广新产业、新品种,需要更多的农技员指导以及新的知识。”黄雪梨说。

缺技术三年不见成效

2015年初,港南区新塘镇龙兰村上兰屯的吴考升从外地回到老家。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后他做出了种植台湾蜜丝枣的决定。

为了种植好蜜丝枣,吴考升还专门到其他种植园中,向他人学习请教技术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他掌握了枣树的初期管理、花果授粉等初浅的技术。吴考升分两次种下蜜丝枣200亩,已投入近100万元。

吴考升说,虽然每天都在学习研究蜜丝枣的种植技术,但仍然有欠缺,如土壤管理、修枝裁剪、防治等都不知道采用哪种方法最有效。本来以为蜜丝枣当年种植当年结果,当年有收成,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因为不懂技术,产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产出的效益可怜,到如今都没有收回成本,让人头疼。

新闻推荐

“额外”法官尚能“案”否 兼论基层法院未入额法官协助办案的模式选择

黄雯娟在基层法院中,法官员额制的推进将削减审判力量,但案件量却不会随之下降,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案件数量更是进一步的上升,法院又未能及时充足的配用司法辅助人员,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只...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