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季花田里的客家人

贵港日报 2017-07-02 16:03 大字

由四季花田客家人表演的祭祀舞,是“开耕节”的重头戏。(资料图片)6月27日,市文联组织贵港市文联及十大协会文艺家进行为期两天的深入生活采风活动。20余名文艺家先后到港北区港城镇“龙荟花世界”、中里乡“‘东方尚贤\’民族工艺厂”、港南区湛江镇“四季花田”、覃塘区覃塘镇“荷美覃塘”进行采风,并赴樟木镇参观市文联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图为文艺家在观摩宫灯编织。(记者高瞻摄)本报记者张日芳

6月27日晌午,在贵港四季花田生态观光园客家风味餐厅,莲嫂边收拾碗筷边唱:“夏天到来看荷花,看荷花,到来看荷花;花红叶绿亮喳喳,亮喳喳,真系亮喳喳。”记者会讲客家话,随即应和:“客家山歌真系好呀,莲子掂来煲清汤,煲清汤,掂来煲清汤。荷叶拿来做雨遮,做雨遮,拿来做雨遮!”唱完,两人哈哈大笑。

也许是歌声引得游人醉,就在莲嫂准备歇息时,又一个采风团来到了。

记者在清新的村落里漫步。在这人花共融的世界中,客家传统文化的醇香,与正在建设的宜居乡村特有的生态、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小时候我去南宁逛过公园,回来后想,如果这里也是公园,多好啊!”四季花田“当家人”之一的谢树昆露出浅浅的笑容。今天,他的梦想实现了。记者看到,生活在这座公园里的乡亲,正以自己的方式,赋予这方水土更深的内涵。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4年10月9日,在南宁工作的大哥谢树威和在广东工作的谢树昆计划在老家办旅游。因儿时的公园梦,谢树昆一听很兴奋。原来,大哥也是乡情浓重。之前,大哥去云南曾在农家住宿,当地一农户说想找土地和他合作办项目。他虽然心动,但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在了家乡。

巧的是,当年8月,谢树昆回老家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罗塘屯住过一周。他看到同村新屋园屯大片荷塘引得游人纷至沓来,已动日后回乡办旅游之念。罗塘屯交通条件更好,又有河流,可以做吗?那一周,他一直想。

大哥有默契,谢树昆大喜,拍了家乡的照片传给朋友。朋友们来当参谋,认为众多小山包错落有致,容易打造景观。谢树昆兄弟请来旅游专家。专家说,这一带丘陵低矮,层次感强,是打造田园景观的好地方。尤其是流经村庄的两条河流,既是生态农业取之不尽的水源,也是打造景观较好的条件。人文方面,这里都是客家人居住,还有谢家祠堂的百年建筑。客家人吃、穿、住、唱也很有特点,总体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开发条件。

“我们对老家有了新的认识,说干就干。”谢树昆马上打电话给平时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堂兄谢树标和谢寿清。兄弟四人一合计,组建了贵港市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拟通过土地流转先建一个2000亩左右以花为主的生态园。“近十几年来,我们也常捐款修路建祠,但回来看到家乡很多人外出,丢荒很多田地,心痛。我外出多年,很多时候感觉到心安之处是故乡,能回来改变,是好事。”谢树昆说。

客家文化耀花田

规划中,四季花田将推出特色农业产业、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及健康养生产业,打造精品花果园区、田园亲子区、客家风情街区及有机果蔬种植区。相对区内外众多乡村旅游项目而言,四季花田突出“客家文化”。

经过一番建设之后,2015年6月,作为贵港市第二届荷花展分场,四季花田迎来广西一些文化团体的表演。“好是好,但演完就完了,我们想打造本土的东西。”谢树昆说,从那时起,他们就在打造宜居家园的同时引领群众复兴客家传统文化。

2016年“三月三”,四季花田将这个节日又定为自己的“开耕节”,景区首推大型原生态节目:祭祀舞。这个由80多名本土群众演出的节目,气场非凡,气息浓重,祭师威仪。花田所及之处九大姓氏人家分别派代表撑出姓氏大旗,“众神”与群众互动,犁地耙田、祈福、大神赐福等环节,给观众一大惊喜。游客很喜欢这原始纯朴的表演,拉着农民演员的手照相。18岁的鼓手谢振通,被围十几分钟,一连被拍了30多张照片。

祭祀舞成为亮点,被广泛传颂。参演者胡小莲向记者说了这个节目成功的秘诀。这个表现客家人古代耕种情景和祈求上天赐福的舞蹈,只需一个鼓手。当初,十几个村民踊跃试鼓,踩点最准的后生仔谢振通被选中。他灵气十足,表演力强,为其他演员打足了跳好的信心。胡小莲和女儿谢展凤,同为这个节目的演员。她们集中排练后回家也练,成为了其他演员的老师。大部分演员没上过舞台,但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展示客家人崇尚上天和劳动精神的平台,不仅要上,还要演好。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屯,在认真排练中增进了团结,对本土文化也有了进一步了解,感觉自己更真切地接触到客家祖先,融入了这个花田的文化建设。

祭祀舞之外,谢展凤用几百年前的客家民谣编排、表演的少儿舞蹈,以及客家山歌的即兴表演,也成为了重头戏。今年春节期间,四季花田的迎春仪式,也由村民表演,从年初一演到年初七,每天两场,通过金鸡报晓、打春牛及众神降临等重点节目,展现了客家人汉朝时期的文化;山歌表演中,黎侃、黄莉、陆少华、谢小彬、刘汉恩等本土能手轮番登场。“客家妹子爱唱歌,娘胎偷偷学唱歌,哇哇落地一声唱,绿水青山都来和。客家妹子爱唱歌,家有山歌十八箩,担来一担慢慢唱,唱得日落月上坡。”陆少华编的山歌,经女声唱出,迷住游客无数。这位家住湛江街、平时做裁缝的广西客家山歌歌王,每有四季花田文艺活动,都主动前往。70多岁的张干福老人,乐呵呵地编山歌给村民对唱。他说,家园漂亮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看自己人的节目,唱本土山歌,逢重要节日都有地方特色节目传播农耕文化,有葵花时唱葵花,有荷花时跳荷仙,这方土真的热起来了。

2015年8月,自治区住建厅批下的平江村鸭尾塘屯、六合屯乡土特色改造项目,给花田里的客家人一个惊喜。“幸福来得太突然,我们一下子没懂。”当年9月,鸭尾塘屯的贞婶在家中小院迎来了几位干部,听说要改造屋子,一脸疑惑,但很快欢天喜地。接下来的半年,她和另外70多户乡亲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把自家平顶房复古,长出“锅耳”,统一墙面。大部人在房前屋后建起微花园、微菜园等,好一派宜居风光。采访期间,记者曾在鸭尾塘屯用餐,豆腐酿、红烧肉陆续入口,回味无穷。烧菜的大婶说,客家菜以白切、酿品和瓦锅类为主,豆腐酿是客家第一名菜,金针炒猪杂、香芋扣肉、白切鸡、香菇煮猪手、肉片炒米粉、客家丸子和自家种的青菜,是客家通用菜式。她转身端出一盘清香鸡时,记者闻知里面有荷叶,便想如能在此常住,多好啊。

至去年7月,鸭尾塘屯、六合屯、罗塘屯进一步完善了乡土特色设施,重点展示了客家民居特点,完成了乡土道路建设、乡土环境整治及村屯绿化美化。“花田公司原计划用五年时间来帮我们逐步改造,想不到国家有扶持。20世纪90年代群众拆老屋建平顶楼,现在改造,大家也接受,因为这是客家文化,是根。”六合屯的良叔说。

团结精进干事业

四季花田核心区在罗塘屯,现拓展到蒙村大狮岭、坡子、桥头冯、河背曾屋屯,平江村田寮、六合、曹屋、鸭尾塘、三盛、白屋屯,湛江村笔架岭、牛牯岭、红瓦屋、木马塘、德和、长岭屯,达4000多亩。荷花、鸢尾、美人蕉、向日葵、鹰嘴桃、樱花树,漫山遍野的花树,美不胜收。

“没想到乡亲这么支持!”谢树昆说,花田启动建设后不久,蒙村大狮岭的谢进丁请谢树昆兄弟到家中吃饭,请他们把花田发展到蒙村,因为他看到花田公司是“来真的”。谢树昆兄弟还没开口,那里的兄弟叔伯已兴致勃勃推介大狮岭的条件。结果饭还没吃,众人就先出去实地探讨,一路聊得热烈,回时天色已晚,大家就用手机电筒照明。现在花田拓展到大狮岭的土地,有500多亩。

记者走过荷花广场,了解到四季花田的生态种养和助力***、党员创业孵化园等方面的建设,在传统客家文明中感受到步步清新的现代文明,花田里的客家人已与这方水土心心相印!

在百年建筑谢氏祠堂宝树堂,谢树昆一脸欢欣。“我们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客家博物馆修建起来,不能忘本。”宝树堂是港南区客家博物馆,更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整理出珍贵的谢族资料。记者看到,这是一座露天天井的四合院,前堂是次厅,中堂为主厅。主厅两旁房子对称,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厅内展示的地契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闪耀出农耕文明的光芒。谢氏家训映入眼帘: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明学术,尚勤俭,明趋向……此次采访,记者又受教了。而花田里的客家人,勤劳勇敢、精明能干、团结精进,正是这一家训的鲜活写照。

新闻推荐

秦正樊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本报讯(记者蒙思婷通讯员韦叶明)近日,覃塘区司法局石卡司法所的秦正樊同志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秦正樊自2004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