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选择了就要珍惜——记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杨永

贵港日报 2017-06-09 11:2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日芳

就算是一名维修工,也要做到高级的份上——杨永,就是这样的人。

杨永是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设备部员工。自2008年进入该公司工作以来,他吃苦耐劳,勤于奉献,敢于创新,成绩优异,成长为公司高级维修技术人员。连续7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2013年荣获集团公司生产模块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2014、2015年度均获公司技术大比武活动电工第一名。前不久,杨永被评为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杨永的成功,源于加班加点的攻坚克难和一次次的技术突破。他认为,作为一名维修技术人员,光有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他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虚心向同事请教,点滴积累专业技能。他利用工作之余苦读PLC编程技术、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传感器技术、现代工业DCS中控技术等,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这些知识对普通的电工而言,学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他都学好了。此外,他还自学了叉车、铲车驾驶技术、钳工技术。在他眼里,只通过对平时工作进行不断积累,才能解决实际生产设备中的“疑难杂症”。

杨永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历来追求卓越。他积极参与公司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为公司提高设备性能和提升设备的装备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了榜样。作为公司的电气技术骨干,他于2011年至2014年间,协助公司完成高塔车间、滚筒一车间、滚筒二车间这3个车间机械手自动码垛生产线的安装改造;滚筒一车间、滚筒二车间自动投料系统的安装改造,助推公司实现节人节能;2015年协助公司完成高塔车间和滚筒一、二车间自动定量包装称改造,提升袋重准确率。去年3月,公司决定对掺混车间进行改造,新增三条生产线,其中一部分设备是改造后剩余的旧设备,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一台修好的包装秤安装完毕后,在调试的环节频频出现故障。杨永利用班后时间留守生产现场,认真观察设备运行过程,多次分析现场故障原因,最终和同事攻破了技术难题,为公司省下了不必要的再改造资金。

作为一名技能型员工,杨永在团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由于维修工期有严格的规定,公司的新进员工对业务不熟,就容易违规操作。个别维修工不愿带徒弟,可能还会存在“教会徒弟,饿死老师”的狭隘思想。但是,杨永很“另类”,他向领导同事虚心请教,并连续五年作为新员工的导师,将所学所知倾囊转授给新员工。新员工都围着他转,因为他除认真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外,还不厌其烦地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维修经验,特别针对弱电方面,他更是言传身教。目前该公司十多名电工都是他的学生。他用言先行践行了“为公司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使命,用行动做好了“传帮带”工作。对此,他说,公司是一个大团队,一个人奋斗并不能成功,上下同心才能干出好的业绩。

杨永自2008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在贵港建厂时,就奋战在一线。最初,他和同事们一起拉电缆、安装设备,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多。那时正值夏季,纵然汗水浸透了衣裳,掌心磨破了皮,他也还坚守在岗位上。这是他与公司结下的一份情谊。之后,在公司正常运作的日子,他每天跟锤子、螺丝刀、扳手、油污打交道,工作服和指甲缝里总是沾满了油污。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创造了不凡的成绩。而每一份成绩,也是他在公司维修工岗位上与科技结下的珍贵情谊。曾经,不少亲友劝他在合适之时换一份工作,他总是说“工作来之不易,选择了就要珍惜。”

新闻推荐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本报讯(记者覃光英)今年来,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积极落实上级有关部署,结合贵港市实际,以现有的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