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农村社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走进覃塘区蒙公乡新岭社区,只见田园环境优美,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活动广场上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正在运动的的韦老伯夫妇高兴地说:“我们的子女都在外务工,平时两人都不知要去哪玩。自从有了农村社区后,这里就成了我们休闲和锻炼的好地方。”这是覃塘区积极探索“六好两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的成果之一。
“六好两提升”即组织保障好、民主管理好、公共服务好、基础设施好、生态环境好、文明风尚好,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量。2016年,覃塘区25个农村社区示范点全部建成,实现了农村社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党建引领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覃塘区重点抓好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引领农村社区建设的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坚持村务公开,通过“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推动农村社区协商自治,搭建了村民参与农村社区事务的管理平台。如在推广“天眼高清监控视频”工程中,正是社区屯级“一组两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时间内就向社会筹资200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形成合力
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2016年,覃塘区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各部门协同合作,除区财政预算安排了300万元专项资金外,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达600多万元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有效解决了试点建设力量分散、经费不足等难题。每个试点社区建设3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场所内规划“一中心七室八有”,将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该区在实施中,将部门与农村社区建设点关联,将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投入到社区示范点中,实施硬化、排水、垃圾中转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篮球场,完善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等,打造社区群众文体休闲活动平台。并因地制宜地突出乡村特色,通过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点、村内小公园、小广场等场所,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服务群众
文化惠民构建和谐
该区把党建、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低保、扶贫、信访调解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到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安排两名村干部坐班为群众提供办事服务,使农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划拨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8万元,利用戏台、篮球场、图书室、书画室等功能室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重点邀请“三留守”人员参加。并挖掘农村社区文化资源,建设社区戏台、组建社区文艺队,广泛开展壮话山歌等特色文艺活动。 同时,通过远程教育终端经常性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活动。
如今,农村社区内休闲小广场、小公园、文化长廊、健身器材、儿童乐园等休闲活动区域已成为群众日常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村级活动场所已从单一的业务办理场所,转变成集办理事项和提供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活动场所。
发展经济
大力拓宽增收渠道
在创建农村社区的同时,覃塘区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樟木镇邓保村社区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2000多亩双高糖料蔗种植基地。覃塘镇龙凤村社区组建了龙凤江专业合作社,依靠“荷美覃塘”品牌,大力发展覃塘莲藕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先后举办了“乐游广西”、“因荷有偶”等大型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蒙公乡新岭村社区打造了灵龟宝山风景区,举办“三月三”、“黄皮节”、越野车赛等活动,游人纷至沓来,群众也在乡村旅游中增加了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贵港讯(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刘仁锐)“医生马上安排住院,不用挂号和交押金等费用,现在身体好多了。”5月19日,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病房,该区三里镇龙田村贫困户李传盛说。今年以来,覃塘区加大医疗保...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