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避免的三个误区
民生新闻往往被观众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其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越来越受到百姓的欢迎。因此,民生新闻也就成为了各个地方电视媒体着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栏目,而面对现今多样化的传播媒介的竞争,各电视媒体民生新闻栏目通过对群众报料快速反应,增加新闻信息量、增强服务性、注重贴近性来提高收视率,但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不够注意把控,民生新闻往往容易陷入三个误区。
一、报道的立场不正确,使新闻失去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
对于相同的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笔下内容、角度、看法都会不一样。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没有站对立场,偏听一方的意见和说法,从而忽略掉一些事实,会令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打了折扣。例如,记者对于某路段易发交通事故现象进行采访报道,只是到现场一味听取群众抱怨有关部门管理不力、设施不够完善,而没有采访交管部门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忽略了很大一部分事故是由于当事者违法交通行为所导致的,这样的新闻不仅不能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反而只会将问题片面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新闻工作所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对立场,否则,传播一条导向错误的新闻,很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发一条片面的新闻报道,会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
二、对一些涉及批评性的新闻报料或纠纷类新闻报料,报料人极力找记者前往采访,如果不正确处理,记者很容易被报料人当枪使。
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的民生新闻栏目,对于群众反映负面问题和困难诉求,会派出记者到现场进行调查或帮忙解决困难的采访,这些监督性新闻、帮忙类新闻因为有针对性地服务百姓,所以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欢迎。但有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极力找记者前往采访,以新闻曝光的方式要挟对方,一旦其个人的目的或私利得以实现,随即撤消报料或中止记者的采访,记者无奈被当了一回枪使。
三、民生节目太过依赖群众报料,群众报料什么内容就采访报道什么,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过于关注。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题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群众报料,为了鼓励群众报料,很多媒体都给报料人支付报料费,有的媒体甚至对提供重大新闻线索报料群众给予重奖,这些来源于一线的新闻题材非常接地气,很受观众喜爱。而由于民生新闻节目信息需求量大,有时会出现题材紧缺的局面,为了保证节目正常播出,常常会出现群众报料什么就采访报道什么,一些百姓日常琐事堂而皇之的上了电视新闻屏幕,如果不断重复报道这些内容,会使观众有种厌烦的心理,节目的形象大打折扣。
那么,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来克服民生新闻的这三个误区呢?
首先,新闻舆论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民生新闻也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开展采访活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从有利于社会稳定、人民团结、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深入调查,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分清是非,确保报道的内容正确,结论明确,既反映群众呼声,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又让有关部门感到不是出难题,而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帮助。
第二,开展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如果一味地说好话,唱颂歌,会使新闻宣传失去群众,失去生命,失去凝聚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舆论监督是一致的,实事求是地经常性开展舆论监督,能够大大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开展舆论监督,要从人民和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真理、出以公心;对群众的此类新闻报料,应首先分析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涉及重要、敏感问题,应事先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记者在开展采访过程中,要遵守职业道德,遵循法律法规,独立开展采访工作,切勿跟随报料人转,被其牵着鼻子走;监督性报道一定要事实准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让人感到批评监督是善意的,是满腔热情的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尖刻挖苦。
第三,群众报料是民生新闻节目的重要题材来源,而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是完全不能报道,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并掌握好报道的数量和时机,其次要选好报道角度,或作为引导某个热点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选取得当,也不失为一个好题材。另外,要改进报道手法,改进文风。同一件事情,写作水平不同,报道角度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新闻报道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就不同,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短新闻,增加观点评论,给人以启迪,使人感到可看、可信、可亲,才能富有魅力和成效。
新闻推荐
贵港讯近日,贵港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改造出一种挡鸟板,用于防止鸟类在输电线路及杆塔上筑巢,保障电网安全。据了解,每年的3月中旬到6月底,是鸟类活动的旺季,许多鸟类偏爱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筑巢...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