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零成本”养殖让贫困户“牛”起来

贵港日报 2017-05-16 11:55 大字
本报记者 蒙思婷

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成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但对于一穷二白的贫困家庭来说,自己没有本钱,还能指望得上发展特色养殖吗?

近日,记者来到覃塘区黄练镇镇水村贫困户黄克文的牛棚,只见里面有4头黄牛,其中一头母牛旁边依偎着新生的小牛犊。按目前的市场价,购买一头小牛犊要花3000—3500元。一下养4头小牛要花的资金可就过万了。一个贫困户从哪儿筹到这么多资金?他“大手笔”投资的底气又从哪里来?

“自己本身就是贫困户,哪里有资金?是村里的合作社免费提供小牛给我养,不用本钱,养大了再卖回合作社。”黄克文边清理牛棚边和记者聊了起来。他们家是典型的因学致贫户,现在家里有五个孩子在上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是很大一笔开销。家里经济拮据得很,就连现在养牛的场地都是暂借堂弟的房子。

去年,镇水村成立了一二四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零成本”养牛模式,给了他一个通过努力实现增收脱贫的希望。

“养牛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低、有市场,经济效益也好。不止是贫困户,现在其他村民也想加入进来。”该合作社负责人马克才向记者介绍道,他们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小牛,并负责技术服务和养殖指导,小牛长大后贫困户可将其按市场价卖回给合作社。贫困户每饲养一头牛犊的销售所得,扣除当初预支的本金后就是贫困户赚取的利润,饲养母牛所产的牛犊也完全属于贫困户自有财产,合作社不再占任何利润分成。若是贫困户想另外寻找买家,也可以在还清预支的本金后自行处理。

这种模式打消了黄克文的顾虑,他果断加入了养牛行列。由于饲料投入较大,目前镇水村养牛只用牧草,大家等于用草来换肉。黄克文平时喂养黄牛也不添加饲料,就靠自家种的3亩地牧草,牧草不用怎么管理施肥,肥料就是黄牛们的粪便。

马克才个人就养殖了42头肉牛。“一头小牛饲养一年后出栏销售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饲养到两年时收入就有一万多元了。”马克才说,目前合作社饲养了70多头黄牛,其中有5户贫困户参与了这种“零成本”养殖模式,共认领了16头黄牛。

新闻推荐

市检察官与学生共享普法大餐

贵港讯5月3日,市检察院的检察官来到市圣湖中学,与该校学生共享普法大餐。检察官先给学生播放了三部校园题材的法制微电影,展现校园内外易发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大家引以为戒。在有奖问答的...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