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耕创业沃土 助力扶贫致富——港南区搭建创业孵化园为党员助跑为扶贫助力

贵港日报 2016-11-1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庆杰 通讯员 何邦尧

2014年,在外经商20多年的谢氏兄弟回到家乡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投资休闲农业项目——“四季花田”。2015年9月,短短一年多时间,“四季花田”所在的平江村被评为“贵港市十大最美乡村”,成为展示港南区农村人居环境新面貌的名片。

村民说,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离不开党组织的帮助,更离不开“四季花田”党员创业孵化园的指导与帮扶。

红色引擎 助推创业

2014年2月,谢氏兄弟创办的“四季花田”合作社在平江村罗塘屯正式成立。项目建设初期,面临着创业资源短缺、建设用地难、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为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港南区委在“四季花田”成立党支部,建立党员创业孵化园。

该支部创新推行屯级“一组两会·一员多户”精细化网格管理,建立“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协商自治制度,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公共事务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屯级重大事项。在“一组两会”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一员多户”精细化网格管理,将全屯农户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单元,由“一组两会”成员对特定网格内农户进行管理服务。

“一组两会·一员多户”管理制度为党员创业孵化园的良性运转装上了“红色引擎”,在“四季花田”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在项目征地问题上,村民谢宝庐一直抱有抵触情绪,为此,党小组组长谢荣林多次上门找他做工作,讲事实,摆道理。同时,协商“四季花田”采取土地置换、安排他老婆在园区内经营饮料摊点等方式给予补偿,最终,谢宝庐高兴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整合资源 精准帮扶

为了实现精准帮扶,在区、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四季花田”创业孵化园从区、镇两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挑选学历高、能力强、经验足、技术强的“业务型”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创业致富导师,建立孵化导师人才库。目前,在港南区党员创业孵化园里,各类导师共有261名,自2014年以来,先后为党员群众提供精细化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等孵化服务9000多场次。

创业孵化园还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和农村返乡创业者的需求,对各类项目进行梳理汇编,分类管理,形成项目库,为有创业需求的党员群众提供资讯服务。

认亲结对 助力扶贫

“四季花田”创业孵化园创业脱贫初见成效后,党支部积极引导成功创业的党员群众与其它贫困户结对帮扶,形成 “一带十,十带多”的链式方式辐射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谢树昆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苏观清,曾经在建筑公司呆过,泥水活干得不赖。去年,“四季花田”园区民房外立面改造项目开始实施,谢树昆将部分工程交给了苏观清。一年下来,他已经完成了5家民房的改造任务。依靠这些收入,苏观清打算将自家的房子翻新改造,开一家农家客栈。随着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一步步发展,他对农家客栈的前景很有信心。

两年来,“四季花田”党员创业孵化园培育了15户返乡党员群众创业示范户,结对帮扶周边4个村共3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达到预期效果。

双培夯基 良性运转

“四季花田”党员创业孵化园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为创业能人,把创业能人培养成为党员”活动,通过扶持农村党员创业带头人做大做强创业项目,扩大孵化带动作用。

平江村党员刘碧云很早就有养蛇的打算,然而,缺乏技术让她迟迟不敢付诸于行动。创业孵化园导师人才库的建立,解决了她的难题。2015年,刘碧云购进了800幼蛇,在养蛇专业人才谢贵华的指导下开始养殖。如今,她不仅学会了养蛇的基本要领,还掌握了孵化幼蛇的技术,实现了种苗的自给自足,为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好了基础。

返乡创业两年多的谢树昆,经过组织的培养,已经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在创业孵化园的助推下,谢氏兄弟创办的“四季花田”从一个小合作社发展壮大成为规模化公司,由最初单一种植荷花逐步发展为种植太空莲、桃花、鹰嘴桃、油葵等集生态种养、休闲宜居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工程,港南区以加大资金、政策扶持为着重点,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有效解决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创业带富能力不强、创业难就业难等问题。据统计,仅2015年,港南区登记农民工返乡人员3200多人,其中创业孵化园指导创业690多人,创办企业13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3500多人。创业孵化园已初步实现从政府扶持为主转为自我良性运转,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闻推荐

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开放日活动

近日,覃塘区法院邀请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三级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人参加以“家事审判法庭改革”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代表、委员们参观了家事审判文化长廊、家事审判法庭、心理咨询室等,在探索...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