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施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 特别呵护,让他们的人生也能出彩

广西日报 2022-03-03 07:11 大字

■特别关注

本报记者蒋秋

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里,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是特殊中的特殊,是最为困难的群体。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关怀,通过自己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近年来,广西残联推出“机构托养+居家服务+辅助性就业”系列举措,托起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幸福梦想。

1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打造残疾人温暖“大家庭”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曾是不少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

为解决这个问题,自治区残联组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为这类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居家服务等,着力改善其生活状况。

2021年,该项目列入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自治区全年投入项目经费5737.65万元,共为3.8万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2022年,自治区残联本级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5493万元,将为3.6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北海市庞坚、庞强(化名)兄弟俩,都是重度智力残疾人,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平时不敢与人交流。父母过世后,姐姐因照料兄弟俩的生活,无法外出打工,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

2021年,兄弟俩进入北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和照料下,兄弟俩由孤僻内向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见人都会挥手问好,每天起床后都主动整理内务,还学会了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我不用整天花时间照看他们,可以放心出去打工挣钱,改善家里的生活。”姐姐感激地说。

典型引路,试点先行。我区率先在北海市打造残疾人集中托养新模式,采取“集中托养+日间照料”的形式,建立北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重度智力和肢体残疾人集中托养示范基地,采取“一护二”模式,提供托养、康复、就业于一体的24小时照料服务。以精神病医院为依托,为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治疗、康复、就业“四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解决精神残疾人难以融入社会的困境。

桂林市叠彩区采用“日间照料”模式实施托养服务项目:邀请康复专家不定期到托养机构举行康复知识讲座;动员爱心企业支持残疾人免费开展游园活动;组织残联工作人员到机构指导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组织残疾人到爱心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和试岗实习等等。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122名残疾人的症状明显减轻,88人就业或自主创业,5人康复后申请注销残疾人证,并外出打工。

2居家托养+邻里照护服务做到人情化亲情化规范化

除机构托养外,广西残联还探索并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邻里互助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48岁的陆延波家住桂平市厚禄乡,肢体一级残疾,父亲已故,与近80岁的母亲生活,一直靠已分家多年的弟弟照顾。2021年,陆延波成为桂平市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邻里照料服务的对象。

“以前,弟弟因照顾我和母亲,没法外出打工。如今,弟弟在家照顾我还能获得补贴,他经过培训后又学到了很多照护技能。”陆延波说。

桂平市残联结合实际,采用寄宿托养和居家邻里照料服务两种方式开展“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将过去单纯的发放现金转变为由政府“购买”服务。照料人员经过乡镇残联的培训,为残疾人提供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等生活照料。经过培训后的照料人员与残疾人、县残联签订三方协议,确保把服务做到人情化、亲情化、规范化。

2021年广西残联出台《广西残联“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以合适的方式为分散居住在家庭中的残疾人提供托养的服务。托养服务由县级残联购买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开展或购买残疾人家属、邻里就近就便开展。”

各地残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有的县把村(社区)邻里之间住得比较近、且有多个重度残疾人的家庭组织起来,探索一个家属根据实际情况照顾3个左右的残疾人,给予岗位补贴。这样既照顾了自己家里的残疾人,又照顾了邻居家的残疾人,还能有一定的收入。有的县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确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标准、服务次数,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对托养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服务精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3工疗康复+辅助性就业融入社会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象州县的苏春生12岁时因触电致残,不幸失去右手和两条小腿,成为重度残疾人,对生活一度失去希望。去年,他被纳入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托养服务对象,还成了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的网红主播,通过带货,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

象州县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与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有机融合,使辅助性就业成为推动托养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动力。该县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和网络服务终端,探索农副产品、工业品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推出残疾人直播带货及为电商配套服务灵活就业方式,组建了一支“象州县残疾人励志网红主播团队”,苏春生就是其中一员。

“卖的都是我们本地的‘土货’。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大主播,把象州本地特产销往全国。”苏春生说。

据悉,“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残联、发改委、民政厅等9个部门联合推进全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以集中就业形式从事生产劳动,帮助残疾人改善就业状况。

各地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依托爱心企业、康复医院、社区车间等,多种形式推进辅助性就业基地建设,推动实现每个基地安置不少于1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让这些特殊的群体融入社会,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十三五”期间,各地已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35个,安排残疾人就业1648人。

新闻推荐

“双减”后如何带娃?人大代表建议家长们 扭转“唯分数论”观念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

“双减”政策实施后,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运动、娱乐、休息时间。热点话题[两会之声]今报记者赵劲松张文...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