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如何带娃?人大代表建议家长们 扭转“唯分数论”观念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

南国今报 2022-01-19 13:48 大字

“双减”政策实施后,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运动、娱乐、休息时间。

热点话题[两会之声]

今报记者赵劲松张文卉/文苏华/图

1月中旬开始,广西各地中小学生迎来“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以前是“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现在又变成部分家长感觉“孩子玩的时间太多”。不用补课,作业也少,不少家长开始担心“今后的考试该怎么办”。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在新的教育形态下,家长需要履行什么责任、要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该如何“依法带娃”?在2022年自治区两会期间,自治区人大代表就这个话题展开热议。

1新政落地家长心态各异

寒假临近,南宁各中小学校陆续迎来期末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少学校采取游园闯关、趣味游戏等方式替代“期末考卷”,并结合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看着孩子没将传统的成绩单带回家,有些家长不太适应:“没有纸笔考试,家长如何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呢?”

时针拨回到半年前,“双减”政策刚落地的第一个秋季学期。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开学不久,南宁市民黄女士所在的家长群里,不少人正在接龙购买试卷。她试探着询问丈夫,对方不假思索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对于夫妻两人而言,分数才是检测孩子真实水平的方式。于是,他们购买了一套试卷,根据孩子的上课进度,在家偷偷进行测试。

看着原来的学科类辅导相继解散,孩子的作业减少,“疯玩”的时间越来越多,家长李先生和妻子坐不住了,千方百计地找到一个开设在小区里的临时作业辅导班,这才定下心来,“大家表面上都说顺其自然,其实私下里都在暗自较劲,谁真的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也有不少家长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肖女士平时工作较忙,没有太多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去年8月,本来正犹豫新学期是否让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时,“双减”政策之下各类学科辅导班纷纷偃旗息鼓,让她瞬间不再挣扎,“到底学得怎么样,就看孩子自己的本事了”。

“我不想让孩子学得那么辛苦,但也总担心别人抢跑甚至偷跑。毕竟,考核机制不改变,大环境不改变,家长对分数的焦虑就不能完全消除。”家长吕先生说,过度追求分数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也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经济负担。在推高了教育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冲突,但分数还是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直接牵引着众多家长们的情绪。

2扭转“唯分数论”观念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1月17日,本报发出关于“双减”后如何带娃的话题调查问卷,有800多名网友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有40%的网友认为,在作业减少、不上培训班及没有考试的情况下,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难以及时掌握学习效果。

经过“双减”后半年的教学实践,自治区人大代表、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校长陈冬寒感受到了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力度。在今年自治区两会上,她结合“双减”半年来学校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冬寒说,家长和老师都是在原有的教育模式里成长起来的,对分数有很深的“执念”。“双减”政策刚开始实施时,老师也比较迷茫:课程怎么设置?怎么考量教学成果?该培养学生的什么素养?但大家也有共识,“只盯着今天的成绩,学生没有明天”。

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不仅是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连三至六年级学生的作业时间也有所控制,每周还有一天是“无作业日”。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有98%参加了校内课后服务,除了学科作业指导,还开设了书法、体育、音乐、美术等数十门课程,聘请了20名有资质的教师,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考试,则是开展“智慧闯关”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运用知识,收获成长。

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陈冬寒提出,应呼吁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像握着一把沙子,握得越紧,得到的越少,只有把焦虑减一减,孩子的成长空间才会更广阔。”陈冬寒说,“双减”就是要把学生从繁杂、枯燥、单调、机械的学习中解救出来,家长要建立合理预期,别总是盯着“别人家的孩子”,要从思想和行为上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励,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3家长应切实担起家庭教育责任代表呼吁建设更多公共学习空间

“双减”之后的首个寒假,您怎么安排孩子的空闲时间?本报的问卷调查显示,24%的网友选择让孩子继续学习课本知识或参加学科类培训,可见家长的焦虑仍未完全得到缓解。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有18%的网友选择“让孩子去运动”,15%的网友“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他感兴趣的项目”,11%的网友选择为孩子报特长班培养新技能,还有总计19%的网友选择了安排亲子活动、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各类公共学习场馆。

“我们每周至少带孩子去一趟户外,增加亲子陪伴时间,也增进亲子沟通交流。”南宁市民张女士说,“双减”之后,为了丰富孩子的周末时光,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家长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周末抽出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陪孩子们一起去图书馆、公园、球场,爬山、玩游戏。孩子们不仅摆脱了电子产品,还能在玩乐中增长见识,收获友谊。半年下来,他们坚信“双减”不是增加父母的责任,而是为了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共同成长。

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石鹏说,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双减”政策是紧密相连的,对于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要把握质和量的平衡,‘减’的是作业量,但‘提’的是家庭的责任。”石鹏说,有的家长此前就把孩子的教育全部甩给学校,“双减”之后就更焦虑了。如今,孩子的作业负担轻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怎么有效利用?这对家长是一种考验。他认为,家长要主动参与,高质量地陪伴。比如,跟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做一些家务,陪孩子做运动等。

石鹏表示,没有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学校教育肯定打折扣,“因为教育的‘根’在于家庭,这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他说,家庭教育促进法关注到了孩子未来成长所需要的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应该进行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让大家明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孩子的体格,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陈冬寒也表示,实现“双减”“依法带娃”,仅靠学校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她提议,应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增建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学习空间。同时,这些场所每年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交通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让孩子有地方可去,得到更全面发展。

新闻推荐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访自治区党代表陈冬寒

扫一扫,看陈冬寒完整访谈本报记者王春楠“教育工作已经变成我的一种使命和情怀。”11月27日,来自桂平市的陈冬寒代表做客广...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