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乡村美 产业兴 百姓富
桂平市发展绿色“山货经济”,打造特色“竹笋之乡”。图为紫荆镇木山村村民在晾晒竹笋。 桂平社坡腐竹制作工艺2009年被列入贵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腐竹加工现场。 桂平市厚禄乡百万羽蛋鸡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拣鸡蛋。 日新月异的乡村风貌建设。 桂平西山茶历史悠久,享誉区内外,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6万多亩。 目前,桂平市百香果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图为南木镇龙门村村民在采摘百香果。 桂平市麻垌镇享有“中国荔枝之乡”美誉,荔枝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罗秀米粉素有“中国一绝”美誉,是桂平市农业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图为桂平市罗秀米粉加工作坊工人在晾晒米粉。 桂平市是广西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达120多万亩,年产水稻50多万吨,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图为该市夏粮收割场景。 桂平市通过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等活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图为蒙圩镇曹良村村容村貌。
叶静静杨一帆刘操陈谊军文/图
12月19日,走进桂平市社坡镇福和村佛子冲屯,广府风格的农房、美观的篱笆墙、充满艺术气息的村史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得知需要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看了农房风貌改造后的效果图,我们都很乐意配合、支持农村农房改造工作。”福和村佛子冲屯村民陈培才说。据悉,社坡镇2020年就被列为自治区全域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试点乡镇,如今,该镇2021年“两高”沿线第一批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第二批乡村风貌提升项目总任务数366栋,开工率94%,竣工率46%。
桂平市结合建设壮美广西“1+1+4+3+N”的目标任务体系,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在开展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作中,桂平市依托现有资源,在建设中保留乡村传统民居特色风貌的同时,深挖乡村文化的“魂”,不断探索、打造出凸显特色元素的乡村风貌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市3298个村屯全域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建成基本整治型村庄200个、乡村风貌示范村屯7个,累计投入3.3亿元。
乡村振兴既要生态宜居又要产业兴旺,在让人居环境变得更好的同时,也要让百姓富裕起来。近日,桂平市下湾镇龙岭村的村民迎来了冬至前的丰收。只见一串串稻穗沉甸甸地挂弯了稻秆,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功夫黄澄澄的稻谷便全部颗粒归仓。
“龙岭村的晚稻紫米收割完成后,经过几天纯天然晾晒,便可以发挥我们村富硒稻谷加工车间的作用,把龙岭富硒紫米送到大家的餐桌上。”12月19日,驻龙岭村第一书记唐正旭介绍,龙岭富硒紫米是龙岭村村民合作社的产品,不挂靠任何公司和企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都是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一起完成。160亩的紫米种植基地年产量在3.5万公斤左右,年产值50多万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龙岭村一方面着力提升党支部和村“两委”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做强村级组织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抓好连片土地、闲置荒地的资源管理利用。另一方面,围绕产业扶贫、产业振兴,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积极采取“党支部+致富带头人+脱贫户+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富硒紫米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此外,桂平市还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因村施策、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增收、农户与周边区域抱团聚力、融合发展的例子并不鲜见。位于厚禄乡延寿村的百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带动了该市11个乡镇19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并帮助1589户脱贫户持续增收;白沙镇景德村万亩澳洲坚果种植基地,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多万元,每年给农户发放租金达1000多万元;石咀镇旺龙村广西三超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每年可给当地务工人员创收近百万元;紫荆竹笋让“山货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经济支柱……
截至目前,该市432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42.59%,20万元以上占比23.84%,50万元以上占比8.33%,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带动了区域的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桂平讯(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叶静静)“采茶时瞄准一芽两叶,用食指和拇指摘下,不能张开手掌去抓……”近日,在油麻镇罗兰村西...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