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沉下去 乡村强起来 广西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现场推进会见闻

广西日报 2021-10-04 07:05 大字

与会人员在贵港市参观食用菌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 樟村党建宣传专栏围绕公园而建,方便村民休闲时阅读。 樟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便捷高质的服务。本版图片均由张庆杰/摄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何邦尧刘志宁

5个自治区直属单位、82个市直属单位、400多个县直属单位主动挂点联系1107个村;各级机关单位组建乡村振兴临时党支部1800多个,攻克急难险重工作;贵港籍党员干部利用周末回到原籍村报到,开展服务5.53万人次……

贵港市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突出。9月24日,全区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在贵港召开。贵港市委书记何录春介绍,近年来该市把推进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机关党建服务大局、示范带动作用,以实施政治引领、组织联建、人才共育、发展共谋、治理共抓、示范共促六大行动为主抓手,创新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搭建“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等平台,推动机关人员、资源、力量下沉到一线,构建知责、担责、履责、尽责的闭环管理新体系,打造机关单位与乡村“共同体”。

1

兴产业富农民

9月24日,在距离贵港城区6.5公里的樟村,900多亩果园中,红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该基地集标准化种植、生态养殖、产品深加工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樟村村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

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介绍,樟村有260多年历史,因樟树多而得名,2800多名村民中大部分是蓝衣壮族。之前该村党员老龄化严重,致富带富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发展短板。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实施“组财村管、资产开发、股份合作、服务创收”等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目前有13家企业落户,村民增收渠道增多,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从原来的7000元增长至去年的47.25万元。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国健说:“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全靠党的正确领导。”

9月28日,秋高气爽。一大早,受聘于广西三超农业公司的周石清等村民就在基地忙开了:割草、捕鱼、清理稻田环沟,为即将投放第二批虾苗作准备。周石清是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村民,他说:“政府给村里引进项目,发展稻虾种养,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一天收入100元。”

贵港市市长蓝晓介绍,围绕产业振兴,该市有针对性选派农业、林业、旅游等涉农部门帮扶指导有产业优势或集体经济薄弱村,推广产业带动、飞地物业、抱团联创等10多种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培育特色产业170多个,强力推进“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中国南方板材之都”等建设,建成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6个,打造重点龙头企业26家。

9月17日,2021年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港南区东津镇冲口屯举行。为什么选在地处偏僻的冲口屯?原因在于,贵港市、港南区两级机关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发展共谋和人才共育行动,市、区两级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派出科技特派员,指导冲口屯创新推行农村土地“确权确股不确地”经营模式,流转土地4500亩发展特色产业,该屯去年集体收入200多万元。该模式已在全区推广。

人才共育行动结出硕果累累。贵港市委组织部部长苏英权介绍,今年以来,该市各级机关党组织深入村屯开展各类宣讲500多场次,组成乡村振兴专家队、顾问团、人才服务队等600多支,选派189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开展工作,帮助建立乡土人才库1000多个,培训乡土人才1.7万人次;帮助制订村庄规划、发展措施、培育特色产业等建议9600多项。

2

改面貌美山村

荷花开盛景,乡村展新颜。9月24日,与会人员走进覃塘区姚山村林村屯,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画卷:干净整洁的村道,别具一格的房屋,复古的村史馆,枝繁叶茂的大樟树,形式多样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小公园,潺潺的流水……

而在去年,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巷狭窄,路边垃圾随处可见,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堵墙(俗称“照壁”)。与姚山村结对共建的贵港市委办党总支和覃塘区委办党支部,通过实施“政治引领、示范共建”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回故乡,提出“一联二共三提升”做法,在今年初,仅用2个多月时间,对旧房、杂物、猪圈等该拆的拆、该清的清,该屯122户134栋房屋完成“大变脸”,林村屯风貌获得大提升。

党群服务中心青砖黛瓦、典雅古朴,党建长廊绕着村里小公园而建,村民活动中心旁边大树下橙绿蓝相间的幼儿滑梯特别引人注目……9月24日,与会人员来到港北区港城街道樟村,深刻感受到了该村屯浓厚的党建氛围。

而在西江对面的港南区八塘街道山泉村尖岭屯,错落有致的民房,米黄的外墙搭配黛蓝屋顶,墙绘中飞翔的燕子栩栩如生;房前屋后的美人蕉、太阳花开得正艳;竹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里,蔬菜青翠;平整干净的沥青路蜿蜒至各家门口……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山泉村党总支部书记杨丽光说,在回乡党员干部引领下,尖岭屯围绕组织建联,组建了一支由市、区直机关党员干部、镇党员干部、屯理事会成员共28名党员组成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临时党支部,当好“宣传员”“排头兵”“贴心人”,引导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主动无偿让出土地拓宽村道、建设凉亭等。屯里70多岁的老党员李秋棣将老祖屋让出来建成村史馆,老伴杨社添主动义务打扫村道、清理水沟等,人人都在为提升乡村风貌出力。

蓝晓介绍,该市创新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两大活动。目前返乡报到干部达5.53万人次,推动1570家企业结对帮扶农村,解决问题2300多个;引导村民开展“三清三拆”村屯8401个,拆除农村危旧房5万多栋共262万平方米;帮助制定1107个村庄规划,完成风貌改造村屯138个,完成全域环境基本整治村屯4235个,建成村屯小公园、微型博物馆等2756座。

3

整乡风社会宁

今年3月,港南区桥圩镇新华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没人会想到,这里曾“告状信满天飞”。

桥圩镇新华村有5000多人,山地纠纷较多,村集体收入偏低,群众意见很大。港南区委书记黄创优说,该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法治新路,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直面历史遗留问题,总结出“一清二谈三诉讼”的工作法,成功清理6份不规范合同,涉及村集体林地2800多亩,并以“确权不确地、小块并大块”的形式整合500多亩丢荒农田流转至村民股份经济合作社,使村集体经济从3万多元增收至70万元。“从信访村变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得益于公安机关党组织实施的组织联建、治理共抓行动,建强了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打造出了平安文明和谐的新村。”

9月23日,走进新华村法治文化公园,仿佛走进法治文化大观园:《宪法》《民法典》以及法治典故、名人感悟等丰富的法律知识、法治元素,刻在古典灯柱上、挂在景观长廊上,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教育。

贵港市委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陶建全介绍,实施乡村振兴以来,该市各级机关党组织闻令而动,发挥职能作用,落实“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广泛引导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一组两会”“五户四联”等自治制度,搭建“幸福红·议事园”“红色庭院”等议事平台442个。目前符合条件的1.073万个自然村全部成立“一组两会”,择优培育4.2万多名党员中心户,健全完善了“行政村党组织—屯级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治理体系。推动机关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临时党支部”“乡村振兴行动党支部”等1800多个,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村民“点单”、机关党组织“派单”、机关党员“接单”及“网格反馈、组团服务”等方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7万多件。

7月14日晚,平南县官成镇八宝村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兑换仪式,村民唐荣用15个积分兑换了一瓶洗衣液。她说:“这是我做好自家屋前屋后卫生的奖励。自从有了积分制度,大家自发打扫卫生、整理杂物等,环境变得更好了。”八宝村党总支部书记莫耀星介绍,近年来,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念好“领、讲、评、帮、乐”五字诀,引导群众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先后获得过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优秀试点村等称号。“目前有611户村民参与积分管理。有了积分超市后,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活动的主动性越来越高。”

截至9月底,贵港市村级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村屯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等1086个,建设红色文化村屯69个;1107个村建立乡村振兴文明积分机制,5个县(市、区)中有4个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今村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经济发展,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新闻推荐

桂平:冬季养虾 夏季种稻 未来两年计划发展稻虾综合种养10万亩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刘操近日,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整齐排列着28张稻虾塘,每张面积约40亩,贵港市稻虾综合种...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