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海洋中“捞针” 记贵港市公安局大数据办民警何柱

贵港日报 2020-08-10 11:21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玲

市公安局大数据办民警何柱,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排查可疑人群,有效地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在贵港市的蔓延和扩散。近日,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他,被授予“贵港青年榜样”称号。

何柱,今年34岁,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警务技术三级主管。他2012年进入公安队伍,先后参与了桂平市“天网”和“天眼”工程建设、桂平市公安局可视化全息作战平台系统的研发和建设,以及贵港市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跟数据打交道我有经验。”今年年初,贵港市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联防联控工作组,需抽调数据分析人员,何柱抢先报名获批准。他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建库、分析,找出患有新冠肺炎或携带病毒的可疑者,输出报告,供决策部门决策。

为达“不漏一人”的目标,确保当天迅速得出结果,何柱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同事都劝他多休息,可他却说“疫情不等人,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2月22日晚,向来身体很好的何柱连续工作26天后晕倒住院,出院后没休息几天又继续投入工作。疫情期间,他共入库数据126万多条,组织建立数据库15个,形成运算模型8种、质量报告127份,输出成果数据10万余条、结果文件99份,贵港市8名确诊病例中有7名在其推送清单,全市80名疑似病例中有64名在其推送清单。

在何柱和同事的努力下,贵港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提前掌控率达87.5%,疑似病例的提前掌控率达80%。他为贵港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当之无愧的“青年卫士”。

新闻推荐

搬入新家园 迎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徐智坚刘操“住上楼房,还有了工作,再也不用外出奔波,生活越来越有奔头。”8月5日,桂平市紫荆镇易地扶贫...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