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隔离区工作的日子” 记桂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师杨文山

贵港日报 2020-04-11 10:27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玲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贵港市的许多医务工作者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桂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师杨文山就是其中一员。从2月6日起,他进入该市隔离医院工作,至该院病人清零,与同事一起成功挽救生命,谱写抗疫胜利战歌。

杨文山今年32岁,2012年7月毕业于桂林医学院后进入桂平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有8年。今年2月6日中午,刚从医院下班回到家的他突然接到科室主任电话,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紧急抽调前往定点隔离医院工作,杨文山想都没想答应了。挂了电话后,怕家人担心,杨文山悄悄收拾衣物,偷偷出发。

杨文山到达隔离医院时,该院已收治一批病人,其中一名大学生肺部感染严重,进入昏迷状态,疑似感染新冠病毒。杨文山立马换上防护服,与同事们一起开始救治工作。

“这个患者是在外省就读放寒假坐火车回家的大学生,为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面对未知的病情,且无新冠肺炎临床经验的杨文山感到些许紧张,但忙碌的工作很快让他忘记紧张。该患者入院时昏迷不醒,虽头颅CT未见异常,但瞳孔散大、四肢冰冷、呼吸微弱,吸氧情况下监护仪提示指脉氧明显下降,动脉血气提示明显缺氧,生命奄奄一息。患者对缺氧极不耐受。为挽救其生命,医务工作者需立即采取措施,并在10秒内完成急气管插管工作。气道开放,其分泌物会随插管时出现强烈的反应喷射而出,且病人有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现象,接触风险之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杨文山和同事没有时间犹豫,虽然厚重的防护镜、防护面罩和多层防护服带来了行动上极度不便,但他们克服了困难,迅速给病人插上气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当完成这些工作,杨文山的近视镜和防护镜凝结了厚厚一层水蒸气,衣服也湿了一大半。庆幸的是,该病人检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痰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他们的齐心医护下,患者神志逐渐好转,第五天清醒后情绪稳定。经CT复查显示肺部感染明显好转,予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

在隔离医院里,除了查房、学习更新指南、病情讨论,及时上报病人情况和可疑、新增病例外,杨文山和同事每天都需要给危重或者不能生活自理的病人吸痰,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翻身拍背、甚至喂食等。有一次夜班,一下新入了20多名病人,原来两三层的病房一下多增了四层楼的病房。为应对紧张的工作状态,杨文山和同事进病房前都尽量不喝水,进病房后尽量不上厕所。

“穿戴这么严实的防护装置,一天下来,虚脱和缺氧是必然的。”杨文山说,可他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把配送给自己那份酸奶送给小朋友,护士也会给害怕打针的小病人唱歌、画可爱的小卡通人物,有的还教大家跳八段锦、广场舞。”杨文山说,和谐友爱的气氛在这个临时搭建的狭小的空间里蔓延开来,病人配合治疗,医患间相互信任和鼓励,政府和企业为医院提供充足的物资,每日的救治工作有条不紊。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症大学生很快治愈出院,其家属把感谢信送到杨文山手里。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该院的病人一个接一个解除隔离出院,到2月28日成功实现清零。

“当初主任交给我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时候,杨文山才敢把自己上战疫前线的事告诉父母。而他的母亲说自己早猜到了,因为她看到杨文山所在党支部的请战书上有儿子的名字和手印。接到任务时,妻子正在身边,四目对视的瞬间,杨文山从妻子眼里看到了支持和担忧,他心里充满感激。

“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让每一个病人健康地回家。”杨文山说。

3月14日,离开家1个多月的杨文山叩开家门,轻轻地说一句:“我平安回来了!”这句话让全家人热泪眼眶,百感交集。

新闻推荐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试通航

本报讯(记者陈伟玲)3月31日15时19分,随着单扇重达1295吨的“天下第一门”——下闸首人字门缓缓打开,两艘3000吨级的...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