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欢歌 百年梦圆

贵港日报 2018-11-12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张思陈伟玲

4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手书“大藤峡”三个字。如今,大藤峡即将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11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桂平市南木镇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亲身感受国家重点项目只争朝夕的壮观场面。

大藤峡地处黔渌浔三江交汇,两岸礁石岩巉,水下暗礁四伏,漩涡回环,狂澜倒卷,险象丛生。桀骜不驯的黔江常常泛滥成灾,给下游桂平、平南、梧州等县市带来重大损失。

历史上,大藤峡山高水险土恶,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斗争不断。1949年11月,南木镇解放,之后肃清了南渌暴乱,开启了大藤峡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

昔日的山高水险成就了今天大藤峡的欢歌。

大藤峡工程之梦可追溯清同治年间;20世纪初,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提出建设西江水利枢纽。然而,受国力所限,这些设想都没能实现。

2014年11月15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启动,隆隆的机械声翻开了大藤峡历史的新篇章。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两广合作、桂澳合作的重大工程,总投资超300亿元,用9年时间建设。

2015年6月4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正式启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吹响了号角。党员、原村委主任覃汉贤第一个拆掉自家200多平方米的楼房,70多岁的老父亲、老母亲当场流下不舍的眼泪。为了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南木镇人民作出伟大牺牲。整个项目需要征地约4.94万亩,搬迁移民9259人。弩滩村前任党支部书记钟世雄告诉记者:“没有国家大建设,就没有自家大发展。支持大藤峡建设,就是支持未来自家大发展。”

南木镇弩滩村龙安屯的村民钟树战不仅将被征土地贡献给工程建设,2017年6月,他和两个儿子还加入到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来——每天从下游江口镇把一船船石料运到工地,服务项目建设。1986年,20多岁的钟树战买了一艘载重120吨的船跑水上运输。改革开放40年来,钟树战的运输生意水涨船高——他所开船舶升级到1200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告诉记者,今年底还要买一艘2000吨的船舶,等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自家船舶还要升级到3000吨。

在大成塘安置区,王日坤打开一栋占地80多平方米的两层新楼房的门。“正在装修中,今年底就要搬进来住。”长得结实黝黑的王日坤笑着说,如果不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为贫困户,自己一家不可能住进这么漂亮的小区和楼房。

正是在无数人的默默奉献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2015年9月19日,左岸船闸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5月30日,左岸一期导流围堰填筑至设计度汛高程;2018年,工程建设进入混凝土浇筑和金结机电安装双高峰期。4至8月,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达到20万立方米;左岸厂坝工程泄水闸22#~26#坝段混凝土已全面浇筑至64米设计高程;10月20日,船闸工程上、下闸首已浇筑至65米设计高程,工程形象面貌日新月异。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开工至今年9月,累计完成投资169.4亿元,完成混凝土浇筑389.7万立方米,完成土石方开挖2726.9万立方米,完成土石方填筑718.7万立方米,完成金属结构安装9824吨。

新闻推荐

贵港市加强水污染防治促进水质较好改善

本报讯(记者李园园)近日,记者随市环保世纪行调研组来到覃塘区平龙水库,只见水库周围绿树成荫,水面清澈如镜,令人心旷神...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