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变化日新月异——桂平市马皮乡西河村走笔
日前,笔者到桂平市马皮乡西河村采访,只见所有村屯都通了水泥路,一杆杆路灯格外醒目。“感觉这两年,村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村民杨显生更感慨的是,家家户户都想要发展产业,就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带着儿孙搞起了特色种植。
西河村是自治区“十三五”扶贫开发贫困村,全村5200多人,劳动力有2300余人,其中1300多人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2016年,该村摘掉了“贫困帽”,3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村子的变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家庭变故政府托底
杨秀坤早些年前家里也算殷实,靠着农闲时在外务工的收入,率先在村里起了两层楼房,引得一阵羡慕。然而,近5年来,家中变故不断,母亲和妻子接连生病,自己也发生事故,殷实之家立马捉襟见肘,一家11口人还挤在两层120平方米的房子里。
年过六旬的杨秀坤无能为力。可这两年,家里又出现了转机。
通过精准识别定为贫困户后,西河村第一书记麦玉海帮助杨秀坤获得低保,争取到了2万多元的危旧房改造补助,杨秀坤的愁眉逐渐舒展开来。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5月25日,在已经完工的新房前,杨秀坤由衷说道。去年,他成功摘掉了“贫困帽”,目前仍处于“巩固期”的他不甘心长期吃低保,利用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带着儿子包了50亩地,加入合作社种植粉蕉。对未来发展,他充满了信心。
努力改变落后面貌
西河村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漫步村里小道,每隔10多米就有一盏路灯。夜幕降临,路灯亮起。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种植着水稻、花生,绿油油一片。
“我在村里生活了50多年,数这两年变化最大。”在新装修的村委党群政务服务中心内,杨显生细数着村里的变化:屯屯通了水泥路,水渠修整一新,停了10多年的电灌站更新了设备,新建了两个灯光球场……
麦玉海说,刚到村里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他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项扶贫项目资金,努力改变西河村贫困落后的面貌。2016年,西河村累计争取到69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建成入屯、环屯路25条共16公里;电灌站重新启用后,水稻亩产平均提高70公斤;出村口、小学路段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西河小学还建了多媒体教室,操场也得到硬化。
思想转变积极发展
村庄的改变也带来了村民思想的转变。
麦玉海说,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村民们由起初的质疑、观望,到后来主动投入到建设中。修建通屯路时,村民们不但投工投劳建路基,还自筹了70多万元资金,因道路扩建被占地的村民也是爽快答应。
强基础是为了促产业。目前,该村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个,经济能人回村,带领村民们养牛、养鸡,种植皇帝柑、粉蕉等。2016年,该村共有38户贫困户与合作社、银行签订了三方协议,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参与入股分红。有5户贫困户用小额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搞起了特色种养。
不单是西河村,2016年,桂平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通过整合资金、扶持产业、民生保障等扶贫“组合拳”,当年实现36个贫困村摘帽、4.2万余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017年,该市力争实现1.9万余贫困人口顺利脱贫、28个贫困村如期摘帽。
新闻推荐
2016年3月,年逾55岁、已有20多年党龄的老职工罗伟受广西电网公司贵港供电局派驻桂平市马皮乡水秀村,任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半年后,他突发心肌梗死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兑现了“...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