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铿锵玫瑰 巾帼风采

贵港日报 2017-03-08 14:00 大字
自治区妇联副主席伍艳娟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宋震寰共同为贵港市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揭牌.荷城义工妇女之家。市妇联主席陈晓军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指导结对帮扶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市委书记李新元给港北区新世纪小学的留守儿童过生日。“春风行动”活动会场,市长农融向市妇联的同志了解贵港市妇女就业情况。市委副书记钟畅姿慰问农村贫困儿童。织女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劳动技能比赛。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妇女之家举办“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孩子们在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儿童家园的创意小作坊里游玩 。过去的一年,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妇联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13446”工作思路,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妇女,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妇联改革大局,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促进全市妇女儿童事业蓬勃发展,在引领贫困妇女脱贫、帮助妇女儿童解困、打造文明家庭阵地、建设“儿童之家”、 培育巾帼先进典型、开展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亮点,为打造“四力”新贵港,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工业城市再立新功!

巾帼力量助力***

本报讯(记者黄楚程)阳春三月,又是一年采茶忙,家住覃塘区覃塘镇龙凤村的甘英林这几天心情格外舒畅,“我们采茶每天都有工钱领,自己家种的茶叶又可以卖给老板,在这里干活当然心情好啊。”她笑着说道。

甘英林是覃塘镇龙凤村覃建禄茶场的一名采茶工人。近年来,随着妇联组织“产业到家·牵手妈妈 ”工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本地妇女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在覃建禄茶场就有260余名像甘英林这样的女工,龙凤建禄茶场雇佣的劳动力也大都来自周边的龙凤村或邻近的贫困村姚山村。

作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覃建禄茶场充分发挥巾帼示范基地功能,坚持以“企业+农户”的***模式,依托“覃塘毛尖”这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努力提高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坚持以品牌促增效,以产业促增收,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技术指导,入场务工的每个贫困户每年有约20000元的收入。

去年,贵港市各级妇联积极实施“巾帼扶贫”工程,助力贫困妇女摘“穷帽”。

技能培训进村屯,让妇女依靠“能力脱贫”。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对技能知识的不同需求,深入基层开展种养、家政、手工编织、特色种植与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培训项目,为缺少文化、技能、资金的就业困难贫困妇女提供菜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上岗一人、脱贫一家”。年内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农村妇女2220多名。举办劳动技能竞赛7场,参赛妇女250多人。 

基地辐射带动,让妇女伴“产业脱贫”。引导36个市级以上“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20个“巾帼示范村”、 5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及 66个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一带一”、“一带多”等灵活模式,为4000多名妇女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带动2000多名妇女增收致富。桂平市治安宏发猪场负责人廖松连以生猪寄养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生猪,使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每年能得到3500元的稳定收入,共帮扶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占本村贫困户6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34名。

居家灵活就业,让妇女靠“巧手脱贫”。组织妇女在本地接受技能培训,直接在当地企业就业,农忙时甚至带活回家做。贫困妇女在平南荣泰工艺厂从事手工编织,每日均有40-60元收入,每月工资1000-2000元,有效地帮助贫困妇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困难。港南区桥圩镇组织妇女农闲编织麻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

拓展服务载体 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本报讯 (记者蒙思婷)连日来,位于港南区新塘镇三平村的健英单板厂一派忙碌。开春后,厂里新购置的刨板机每天都轰轰响着,快速地将一根根圆木送进切割机被旋切成单板。工人们分工协作,或搬运圆木,或晾晒单板,或处理木屑。

老板姜健英在一旁看着,笑道:“我们在港南区妇联的帮助下,在去年10月份申请到一笔10万元的小额创业贷款,扩大了场地规模,还买回一台新型刨板机,增加了晒架……”

市、县两级妇联上下联动,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保障妇女创业就业权益、宣传发放《妇女创业就业政策文件汇编》等方式为妇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成为助推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市妇联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妇联工作的重头戏,抓细抓实。去年,市妇联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扎实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全年印发扶贫小额信贷宣传资料5000多份,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0多人。全市推荐120名妇女获得创业担保贷款877万元,获国家贴息34.3万元。27358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147665.85万元,获财政贴息1756.24万元。

全市各级妇联把发展家政服务作为扩大妇女就业的一个重点领域,积极提升巾帼家庭服务品牌。针对妇女的就业需求和就业难点,各级妇联大力整合资源,运用相关项目,扶持发展富有妇女特色的巾帼家政服务业,组织14家会员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次,参与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活动11场,服务妇女2300多人,成功推荐1500多名妇女就业。市妇联还悉心指导市巾帼家庭服务联盟完善工作制度,扩大成员间沟通合作。目前该联盟会员已达17家,其中3家培训机构、14家提供各类家政服务的企业。

市妇联积极搭建政企服务平台,召开市妇联服务企业座谈会,邀请发改、工信、人社、商务、金融等部门领导为全市80多名女企业家解读相关政策,发放《贵港市妇联服务企业联系卡》,倾听女企业家呼声,竭力为女企业家排忧解难。组织女企协会员企业入驻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更多妇女实现本地就业。

市妇联还致力于打造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去年来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2万元投入基地扶助妇女发展,创建市级以上巾帼科技示范基地36个,其中全国级2个、自治区级18个。

倾情招商 招来大客商

本报讯(记者苏少珍)2016年,由市妇联联合市卫计委、市信访局引资项目——贵港爱尔眼科医院投资2亿元,在贵港、桂平、平南三地分别投资建设三所专业二级眼科医院。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贵港爱尔眼科医院、桂平爱尔眼科医院已正式开门营业,给贵港市民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这是市妇联倾力招商取得的成果。2016年,市妇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做强贵港工业”的部署精神,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绩效考评目标任务,千方百计获取招商引资信息,多次组织招商小分队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主动服务客商,年内共开展了14次招商引资活动,推介贵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通过友情招商,以商引商,成功引进了贵港爱尔眼科医院、金贵新能源、华南纸业、三洲商务、大南门生活超市等5个项目,总投资额1.91亿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获评为2016年度贵港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市妇联充分利用贵港市女企业家协会这个平台,深入女企协会员企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为企业发展和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的同时,了解企业投资信息。并召开服务企业座谈会,邀请发改、工信、人社、商务、金融等部门领导解读政策,宣传政策;发放联系卡,了解企业投资方向。摸清企业投资意向及新上项目或扩大项目的情况。通过召开女企业家座谈会,走访企业,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动企业家,赢得了女企业家在贵港扩大投资或以商招商,成功引进三洲商务、大南门生活超市两个项目。年内,市妇联积极对接爱尔眼科医院项目,多次拜访洽谈,及时协调客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出谋献策。2016年12月25日,贵港爱尔眼科医院正式开业。2017年1月,桂平爱尔眼科医院开业。主动对接金贵新能源公司,带领客商实地考察项目用地情况,协助办理相关证照手续,确保招得来,留得住。

今年,市妇联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多提供热情服务,多听取意见建议,多了解企业投资信息,捕捉各方面的招商信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寻找招商信息,积极主动与客商沟通对接、洽谈,为贵港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撑起“半边天” 当好“娘家人”

本报见习记者 邓海兰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她们充满激情,努力奋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撑起了贵港市妇女“半边天”;她们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她们对待群众热情真挚,如同战士一样投身妇女儿童事业,极具战斗力和凝聚力;她们把“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被人亲切地称为贵港妇女姐妹的“娘家人”。她们就是——贵港市妇女联合会。

这是一个开拓创新的集体。追求“创新”,是贵港妇联人工作的永恒主题。2016年,市妇联创新方式推进妇联网络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妇女群众的思想引领,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做实做强“贵港妇女”公众微信号,坚持每日有妇联信息发布;牵头组建一支拥有320多人的贵港市网宣员队伍,打造网上“妇女之家”;在《贵港日报》开设“巾帼风采”专栏,宣传先进妇女典型。创新妇联组织建设,开展妇代会改建妇联试点,6个试点村全部完成改建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妇联工作力量;在贵港市荷城义工协会建成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妇女之家”,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巾帼志愿者“温暖之家”。

这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贵港市妇联人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怀揣全市200多万妇女群众的期待,心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分工不分家,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廉洁从政,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五查五改”,带动全体党员以学促干,将学习教育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这是一个收获满满的集体。近五年来,贵港妇联人以家庭服务品牌带动妇女创业就业,走出了“招生—培训—就业介绍”一条龙服务的新路子。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维权工作机制,开展双维双促平安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促进妇女儿童权益的维护。首创提出“五室四进入四有”建设标准,创新开展普惠型、群众自办型和民办公助型“儿童之家”建设,成功打造一批留守儿童关爱阵地。贵港妇联人以勤劳的工作培育了一批品牌,打造了一批亮点,先后荣获广西三八红旗集体、全区禁毒人民战争先进单位、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15项。

“荣誉是一种肯定与褒奖,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是激励市妇联切实维护好贵港市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抱着这样的信念,贵港妇联人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宽。

“绿色通道”撑起“保护伞”

——记市妇联妇女儿童维权工作

本报记者 谢 彬

黄丽是市妇联接到的一位访客,她投诉说,自己刚结婚不久就经常遭到家暴,严重的时候还需要住院治疗,一提离婚丈夫就要求退还彩礼和生活开销的钱,并威胁她若告诉娘家人就对其一家人下毒手。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当地妇联进行调解,并告诉黄丽,以后不要受此恐吓,应该告诉亲戚朋友,让亲人作自己坚强的后盾,在遭受家暴时立即报警求助,由公安机关对施暴者进行批评教育,出具书面告诫书,同时做好伤情鉴定,收集好家暴相关证据。家暴情节较重的,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对方再施暴。如被申请人违反保护令,会被训诫、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市妇联帮助妇女维权的一个画面。

“在很多家庭中,妇女和儿童处于弱势,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要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市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接到的访客主要是婚姻家庭权益类,包括家庭纠纷、干涉婚姻、离婚投诉、配偶有外遇、家庭暴力等方面问题。

去年以来,市妇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创建妇女儿童维权“绿色通道”,努力提高广大妇联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去年,全市各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机构共接待妇女儿童信访案件399件,处理率达100%,有力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及时制止、化解了家庭矛盾纠纷,特别是处理好大量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贵港市新创自治区级“妇女儿童维权岗”5个,目前,全市在公、检、法系统建成妇女儿童维权岗27个、维权合议庭44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点9个,选聘女性陪审员40名,初步构建了针对妇女儿童侵权案件的打击、公诉、审判和执行“四重”保护格局,为有效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开辟了“绿色通道”。还利用“惜缘婚姻家庭辅导室”“平安家庭活动室”等平台,组织志愿者接待婚姻家庭咨询64人次,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9起。年内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12个单位共同建立反家暴联动机制。2016年12月27日,市妇联联合市民政局在市救助管理站挂牌成立了贵港市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不久前,通过群众举报,救助站收到一名走失的已婚女士,她因为精神有些异常而被婆家排斥,且经常遭到家暴。我们联系到她的丈夫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最终愿意接妻子回家并答应带她去医院治疗。”市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市妇联开展了一系列法律宣传活动。去年,以“三八”妇女维权周、“六一”儿童节、“6.16”安全生产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设立法律知识咨询台,现场分发妇女维权、禁毒防艾、防拐、交通安全等知识宣传资料10万多份,解答群众咨询4000多人次,还开展了“建设法治中国”法律巡讲活动6场。通过此类宣传活动,妇女群众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了解更多的妇女维权措施,学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充分发挥妇联优势

深化家庭文明建设

本报讯 (记者谢海兵)去年11月,市妇联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微信投票活动,单条微信点击量达6万多人次,经过层层推荐评选和公示,伍彩灯家庭等10个家庭荣获2016年贵港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贵港日报》整版刊发10户最美家庭事迹。深入开展“最美家庭”寻找活动,是市妇联注重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一个大举措。

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妇联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深入乡镇、村屯和社区,弘扬文明家风,传播普及科学家教知识,精心打造好家庭阵地。自3月起,在全市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广泛动员和发掘身边典型,通过专题讲座、故事分享会、传承家风大讲堂等方式,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引导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素养。同时,强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在当地报刊、妇联网站、微信上发布寻找通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传播到各个家庭,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争当“最美家庭”氛围,有力推进了家庭道德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涌现了一批先进家庭代表,覃金兰、黄耀强、谭庆新等三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黄丽萍家庭荣获广西五好文明 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张建伟、刘佩凤等7户家庭获得广西“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李建壑、李钦志、张钊等6户家庭获得2016年广西“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朱晓晨、李金玲等3户家庭获得广西“最美家庭”提名。

市妇联大力推进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通过学习展示、生活展示、案例展示、成果展示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并采取法制教育、感恩教育与观看法制教育电影“三结合”的形式普及家教知识,使家长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教育。据统计,2016年全市共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93场,受教育家长达到16000多人。

此外,市妇联还开展“我爱我家?同悦书香”亲子阅读活动,向广大家长和儿童推荐包括思想品德、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普及等有利于提升少年儿童素质的优秀读物,开展“家庭读书会”、“家庭故事会”、“好书分享会”、“家庭绘本剧表演”、“我和爸妈同读一本书”、“妈妈读书会”等系列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在和家长共同阅读中增强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图书,让充满爱心的图书传递友善关爱的正能量,带给贫困儿童精神食粮。

心灵的“鸡汤” 幸福的乐园

本报记者 谢美辰

2017年新年伊始,港南区八塘镇山泉村委在“儿童之家”热热闹闹地开展迎新年春节文体活动,村里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参与到抢板凳、敲铜锣、抛圈圈、小跑车等游戏中。

这种温馨的画面是贵港市“儿童之家”的一个缩影。

为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为他们提供课后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搭建一个与家人、社会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近年来,市妇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基层参与”,强力推进“儿童之家”创建工作,收到了“关爱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帮助一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显著效果。2016年“儿童之家”列入自治区、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内完成140个建设任务,其中承接自治区绩效指标贫困村“儿童之家”建设任务数76个,并达到“七有”标准,愉悦的游玩环境为农村少年儿童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园。

“我们可以在这里玩下棋、吹气球比赛、小跑车等很多游戏。”提及“儿童之家”,家住港南区桥圩镇的小波欢快地告诉记者。据悉,“儿童之家”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市妇联不断探索服务儿童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困难救助、道德引导、健康体检等多方面的服务。为能让更多的孩子受惠,市妇联注重社会资源整合,强化组织保障,优先在群众积极性高、留守儿童集中、方便儿童前往的场地规划创建“儿童之家”,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委办公场所等村级公共场所统筹规划创建,确保“儿童之家”室内、室外有活动场地。如港南区桥圩镇何平村平民屯“儿童之家”设于德沽岭屯文体活动中心,活动场所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儿童之家”依托该中心的娱乐大楼、电教大楼、灯光篮球场、小公园、舞台、室外体育器械、图书阅览室等设施设备,添置了象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跳绳等一批文体用品,配备了儿童滑梯、杠杆、秋千以及儿童图书,安排管理人员定期开放,组织儿童开展各类活动,成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校外活动阵地。截至今年2月,全市创建“儿童之家”611个,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为能规范科学管理,确保“儿童之家”健康运行,保证“儿童之家”能真正发挥作用,市妇联还联合志愿者团队助力“儿童之家”建设。2016年以来,荷城义工协会承接了“自治区儿童工作资源中心”服务“儿童之家”项目,在贵港市港北区10个“儿童之家”试点运行,通过开展国学素养、文明礼仪、安全知识宣传等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孩子讲文明、知礼仪、懂孝敬的意识,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协同包容的能力。

新闻推荐

桂平新春庙会游客盈门

本报桂平讯2月11日、12日,分别是桂平市宾山寺、弩滩庙庙会激情“上演”的日子,乡间路上车水马龙,现场人山人海,每个庙会的游客都在4万人次以上。活动内容有演出、舞狮,以及农资、果苗、花草、土特产品...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