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蛇年春节:桂平草根艺术发挥文化正能量作用

贵港日报 2013-02-17 05:22 大字

桂平市草根艺术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图为该市2013年百村千屯山歌会与粤剧演唱会一景。图为桂平市2013年新春书画展现场。图为桂平市2013年新年文艺晚会现场。文/丁桦图/平山

简朴、丰富、热烈……蛇年春节,桂平市各项文化活动发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没有领导讲话,没有鲜花摆设,更没有排场。桂平城区以及桂平26个乡镇的舞台上,草根百姓是主角,领导是观众。桂平市文化馆的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分别到基层各个演出地点,组织指导,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桂平草根艺术在当下遇上了历史发展的好机遇,文化正能量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

团拜会:文化大餐取代酒店大餐

桂平市今年的春节团拜会,领导致辞简洁朴素,文艺演出丰富多彩。其中,舞蹈《贺年新春》充满节日喜庆、吉祥如意的气氛,《我是飘扬的红领巾》反映了幸福新一代健康成长的生活;歌舞《弯弯郁江》尽显地方自然景观之美,此外,还有歌舞《让我们舞起来》、小品《找金花》等,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团拜会结束后,没有酒店大餐,演职人员各自离开。群众中听到的不是抱怨,而是一片赞扬与肯定之声。节约、俭朴、廉洁之风随着春节扑面而来,温暖人心。文化大餐也以桂平城区为点,乡镇、街道、村屯为面,全面铺开。在生态美味、清香扑鼻的文化大餐中,有新春音乐会、免费送春联活动、书画乡村巡回展、粤剧与山歌演唱、迎春诗词创作等各项活动,充满浓浓的草根味。

文物展:呈现浔州波澜壮阔历史

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的古浔城,县级建制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如果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则至少有7000多年历史。蛇年春节桂平历史文物展,以文物为主,照片为辅,展现了桂平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桂平最有名的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与大藤峡瑶民起义,这两场起义都是草根起义,代表性人物,一个是洪秀全,一个是侯大苟,均属草根人物、草根领导。我们可以通过草根性,触摸历史的生命,感受历史的呼吸。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桂平地方党组织带领桂平人民进行了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期间,涌现了广西第一名共产党员黄日葵,以及胡福田等在广西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成立了广西第一个中共县委——桂平县委。

书画展:业余爱好者大显身手

新春书画展设在桂平市文化馆二楼大厅,展出的100多幅书画作品,出自各行各业的业余作者之手,其中既有古稀老人,也有年轻人。虽是草根创作,算不上经典,但也是不错的佳作。如果不说明作者的身份与职业,很难让人相信他们都是业余爱好者。

书画展美术作品有国画、油画与水彩画,题材丰富,浓墨重彩,写意抒情。书法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作品,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草根的书法,有随意的,也有个性的,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他们笔走龙蛇,就像龙与蛇的敏捷一样,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风格洒脱、气势雄健的神态。

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不减

杖头木偶戏,作为桂平市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春节期间分别在西山镇、金田镇、南木镇等10多个乡镇、街道、村屯演出。除了经典剧目《薛丁山》、《南海长城》、《乔装缴枪》之外,今年特别加上蛇年蛇戏,最有名的就是《白蛇传》。

《白蛇传》是我国民间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流传极为广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的白娘子(白素贞)就是一条蛇,不过这是一条受人尊敬、被人喜爱的与众不同的蛇,千百年来成为锲而不舍、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美丽善良的女性化身。除了《白蛇传》,桂平的民间艺人们准备春节后,将桂平有关蛇的传说整理成戏,广为演唱。

杖头木偶戏大多没有形成文字剧本,依靠民间艺人即兴演唱。木偶用本地木头制作而成,穿戴桂平土布服饰,敲打本地惯用的锣鼓,旋律为桂平原始的打击乐,使用桂平土白话演唱,内容以桂平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为主。

看似远离现代生活的杖头木偶戏,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的戏棚、简单的打击乐、简单的演唱,这“简单”,其实是原汁原味,被誉为“活态草根”的地方戏。桂平杖头木偶戏分第一传承、第二传承和第三传承。第一传承在汉代以前,第二传承从汉代到元代,第三传承为清朝同治年间(1872年前后)。第一传承和第二传承没有文字记载,到了第三传承才有文字记载:民间艺人何十二因为生计问题,从桂平投奔北流的亲戚,后又回到桂平,定居于寻旺乡。何十二及其子何旭山,使杖头木偶戏扎根桂平,成为桂平第三传承的第一代杖头木偶艺人。

刻雕展:艺术背后隐藏传奇故事

钟灼铁艺术作品展,春节期间在桂平市博物馆展出。这次展出的100多件艺术品,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人们在关注钟灼铁艺术的同时,也关心他的草根人生。

钟灼铁,字耀华,桂平市人,1942年生,广西民间工艺大师、书法家。

1934年,广东省立第十二中学(钦州市一中前身)校长林鸿宾的坭兴花瓶,有一次插下梅花之后不久,花谢果现,合家视之为吉庆。钟灼铁先生的祖上颇有田产钱财,曾从钦州带回坭兴茶壶、花瓶各一件。父辈分家时,钟家兄弟四人竞相索求这套陶器。祖父只得将茶壶分给大伯、三伯共有,花瓶分给二伯和钟灼铁的父亲共享。四兄弟何以争要坭兴陶器呢?原因是那茶壶在空壶之时注入白开水,便茶香四溢,那花瓶插花后花朵经久灿烂,花谢之时则佳果满枝,这两件坭兴陶器由此被视为珍宝,留以家传。刻雕是坭兴陶器艺术的主要装饰工艺,全凭手工直接在泥胚上雕刻而成,由于泥料细腻精严,刻出的线条精细、准确而传神。钟灼铁在祖传坭兴陶器的熏陶下,技艺大长,刻人物,栩栩如生;刻山水,远近有致,使人如临其境;刻花鸟,花香鸟至。

钟灼铁半生与艺术为邻,与翰墨结缘,诗词作品入选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平风光诗词选》,书法作品入选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西山》,并在书法竞赛中多次获奖,雕刻作品畅销市场,特别是以刀代笔创作的陶刻书法作品,更是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舞狮龙:传统风俗增添节日喜庆

舞狮舞龙是桂平的传统风俗,春节期间,自然也少不了。据不完全统计,桂平的舞狮舞龙队仅城区就有30至40队,桂平全市的乡镇村屯,保守一点也有近200多队。城区有清一色的男队,乡镇村屯有清一色的女队。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过去的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现在的龙,多是用布料制作。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以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为常见。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多者可达二十九节。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上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加上民间众多不同的传说,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也让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小狮由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

新闻推荐

社坡信用社积极应对新农保业务高峰

...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