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破解死伤“密码”还原案件真相

贵港日报 2012-07-21 18:42 大字

本报记者  黄摩登  实习生  韦起芳

面对血腥现场,毫不犹豫地投入勘察;面对质疑的伤情鉴定,努力做到公平公正;面对复杂的凶杀现场,细致甄别。他们,就是破解死伤“密码”的法医。7月10日,记者走进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法医室,听法医们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工作。

直面血腥现场

“我们不仅要面对惨不忍睹的现场,同时还要奔波于解剖现场、殡仪馆等,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提到法医的工作,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法医室主任李明豪感慨地说,他从事法医工作10多年,经历过许多血腥的案件现场。

去年9月,在桂平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有群众发现一个半埋着的裸露尸体,而村里一年多前也有人失踪,他们怀疑尸体就是失踪的那个人,且是被人杀死后填埋尸体的。

“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接到报案后,李明豪与同事们立刻赶到现场展开勘查。此时烈日当空,现场的一个坑内,死者的脚部裸露在外,已经呈白骨化。

“由于死者只是被一层土覆盖,使用挖掘设备可能会对现场造成破坏。”李明豪与同事们决定用手拨开土层。

随着覆盖在死者身上的土一点一点地被拨开,一股浓重的臭味也随之扑鼻而来,但挖掘没有停止。“挖掘结束时已经是14点多了,由于长时间的劳作,大家又累又饿。”李明豪说,当同事把午饭送过来时,大家在离现场不远处吃着,顾不上旁边就有一具腐烂的尸体。

经过检验,死者遗骨没有骨折或损伤,且死者衣着完整,身体上下分别盖放有布料,坑旁还有一把铁铲,坑的四周还搭有简易的帐篷。根据所勘察的情况,法医判定死者为自杀。死者生前已经用铁铲挖好坑,并搭建起简易的帐篷为己遮阳,后喝下农药躺于所挖的坑中死去。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导致坑体四周土层塌损下来覆盖了死者身体。

“认定死者为自杀后,当场就跟其家人解释了原因。”李明豪说,现场遗留的铁铲正是死者家所有,死者的家属对自杀的结论表示认同。

伤情认定为群众释疑

“法医对尸体的检验只占到法医全部工作的1/3。”从事法医工作10年的谭景柏说,伤情司法认定也是法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法医对伤情的查验结论不仅涉及伤者,还涉及到使其致伤的人,如果认定不准确,就会使无辜的人受到法律惩罚,或使有罪的人逃脱法律惩罚,酿成执法不公,后果将不堪设想。

今年清明节期间,谭景柏接到这样一个案子:一名70多岁的老人去祭祖时,跌倒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老人说是与她同时行走的邻居推倒的,但邻居否认,称他并未推到老人,是老人走山路不小心自己跌倒的。老人家属要求作伤情检验。

老人跌倒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生理、病理的原因都可能存在。为了谨慎起见,谭景柏让老人去医院作了腰椎CT和核磁共振检查。根据检查的结论,谭景柏排除了老人病理致伤的原因,认为老人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生理原因造成的。老人年老体弱,一摔跤很有可能造成骨折,所以鉴定老人的伤情为轻微伤。

老人的家属不服鉴定结论,找另一家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结果为轻伤。两份不同的伤情鉴定结论都交给了检察院,但检察院最终采信了谭景柏的鉴定结论。

“为什么鉴定为轻微伤?”谭景柏说,老人伤处周边的软组织没有损伤,也没有水肿。本来就是轻微伤,如果鉴定为重伤,有可能会被刑事立案,涉案人有可能会被判刑,但对于并没有作案的人来说,那是不公平的。

DNA破解死亡“密码”

“DNA分析技术对现场遗留的指纹、毛发、唾液、血迹,甚至一些微量、腐败、污染的检材,都能做到快速的同一认定,使现场生物物证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成为认定犯罪的有力武器。”李明豪介绍说,法医DNA分析因极高的识别率和灵敏度,已经成为当前刑事侦查和司法审判获取证据的重要手段。

今年6月3日,桂平市木根镇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初中女生被人杀死在家中。李明豪和同事们赶赴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验。死者颈部和腕部、足部都有绳索捆绑,嘴巴被胶布封口,此外未发现其他可疑痕迹物证。

李明豪连夜将所有现场物证带回DNA实验室进行检验。经过一周的连续比对分析,对现场检材提取检验了近80处,终于在现场检材中检出了一个男性脱落的细胞成分。

办案人员立刻对现场周围的村屯分族系进行血样采集,共提取村中各姓氏、房系“族老”等人员血样27份。血样送检后证实,村中一名老人的Y染色体分型与现场物证检出的Y染色体分型一致。

6月12日,办案人员再次对该老人的直系和旁系男性成员进行调查和采集血样。办案人员对该老人侄孙的DNA样本进行提取后,通过比对,结果显示,该老人侄孙的DNA与现场检验出的DNA一致,从而直接认定了其为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新闻推荐

贵港市有序有力开展台风防御工作

...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