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心烹制文化大餐——十七大以来贵港市文化建设综述

贵港日报 2012-07-21 18:4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思

党的十七大以来,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精心烹制文化大餐,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

党的十七大以来,贵港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逐步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2007年以来,贵港市投入7.55亿元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三大文化项目。目前,市图书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市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设计、地质勘探和征地等前期工作。三大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提升贵港市文化品位,极大满足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基层,贵港市共投入资金1148万元建设了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1616万元,建成8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些项目的建成,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

逐步完善文化阵地的配套设施。5年来,贵港市投入约1600万元,为72个乡镇文化站、120个行政村购置音响、乐器、照相机等文化设备和文艺演出设备,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县(区)级支中心建设,为7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1072个村级服务点配备投影机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另外,自治区财政厅投入文化资金200多万元,为全市市级馆、团更新设备,维修馆舍,进一步提升了文化阵地的服务档次。

文化艺术创作成绩斐然

党的十七大以来,贵港市出台了艺术创作的奖励措施,调动了各方面人才的创作热情。

5年来,贵港市文化艺术创作共荣获国家级奖项12个、自治区级奖项65个。其中,市歌舞剧团的黄新兰荣获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金奖;市“荷之灵”合唱团在参加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合唱大赛中获成人组金奖,参加广州番禺星海国际合唱节获铜奖,参加第九届中国(澳门)合唱节获银奖,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获银奖,还获得CCTV青年歌手大赛合唱类银奖;市文化局创作选送的小粤剧《九品官上树》获广西第十五届“八桂群星奖”决赛金奖和广西第七届剧展银奖;桂平市金凤凰合唱团获全国首届农民合唱比赛金奖。2010年,市歌手黄俏娜荣获广西第三届粤曲大赛决赛银奖。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党的十七大以来,贵港市精心策划、组织了20多次大型文艺活动。其中,“欢乐中国行——魅力贵港”大型综艺晚会、“中银之春音乐会”、“好莱坞与马头琴共舞”歌舞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影响广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贵港市成功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举办了四届“荷之韵”广场文化节。文化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市民欢迎。 

贵港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5年来,举办了专题的“文化致富”工程培训班,培训基层文化干部达200多人次。共投入资金50万元,为“农村文化致富工程”20个试点村配备电脑29台,赠送图书10000册,配送书架5套,建立宣传橱窗1500平方米,送戏18场,送电影36场。有32户获自治区小康文化示范户,24队获自治区优秀村屯文艺队,为农村文化致富发挥积极作用。贵港市还组织市歌舞剧团开展“新农村·新农民”、“百场计生专题巡回演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巡回演出”“平安贵港”、“农民工主题巡演”和各种慰问演出215场次。开展“和谐文化服务行”百队千场演出活动,演出1150场次。组织200多个业余文艺队伍开展600多场的文艺演出,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果 

5年来,贵港市共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11次,发放宣传资料近5万份。完成了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文物点652处,其中复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90处,登记新发现的文物点179处,登记消失文物点183处。考古挖掘工作有突破。积极配合国家大型项目工程建设,共清理挖掘古墓45座,抢救了大量的地下文物。2008年以来,贵港市对港北区政府旧址和莲城宾馆旧址进行了科学考古挖掘,出土文物标本达1200多件,为贵港作为两千多年的古郡提供了新的丰富的内容。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对太平天国起义旧址、贵港南江古码头、“广西一大”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抢救、维修,确保了文物的安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线索3577条,专题普查重点项目96项,有12项列入自治区级保护名录,编辑出版了《广西非物质文物遗产普查资料汇编(贵港市卷)》。

新闻推荐

桂平:积极应对暴风雨袭击

...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