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线路工的“长征之路”
本报记者 温珊珊
小李抱住竖直于地面的瓷瓶,整个人悬在离地40多米的空中,小心地调整瓷瓶的位置以便安装;小高是他的搭档,同样悬空,着力点只有电线,瓷瓶的位置放好后,他们配合地用扳手拧上;“一松一紧,要留点空隙!”他们的班长张伟宏在地面往上大声呼喊着……
这是10月20日,记者跟随贵港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巡线一班的工人,亲身体验他们工作时看到的一幕。
当日上午9时许,爬上一座土坡,记者终于来到了作业地点——桂平市木乐镇110千伏木金19号塔下。塔下的野草比人还高,怕记者被这些看似柔弱实则锋利如刀的草割伤,憨厚的线路工人以手为刀,将野草折断。“我们早上7、8点钟就出发了,现在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做好,等调度停电我们就可以上杆,换好被雷电击坏的瓷瓶。”他们告诉记者。
今年5月的雷雨天110千伏木金线出现跳闸,虽然及时合闸没有造成群众的损失,但贵港供电局的工作人员把它放在心上,雨停后他们马上组织人员巡线检查。
“巡线工人就要不怕苦。不管路多难走,山多难爬,我们都必须对整条线路的每个铁塔逐个进行勘查、逐个排查,必要时还要带电上塔作业。”说起巡线,他们滔滔不绝。巡线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充满着辛苦、枯燥和孤独,很多时候一天需要巡视几十座基塔,自带干粮和水一走就是大半天,而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人完成的。“今天还算好了呢,车能上得山。”小高说,“像500千伏逢来线,基本都要爬半天山。有的线路还要过铁索桥,往下看是湍急的河水,让人毛骨悚然。”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接过话茬:“像我们新来的首先就是要熟悉每条线路,否则很容易迷路。有一次巡线查隐患,山里信号不通,走了半小时才找到马路联系上师傅们。真是不经历一两次迷路,不算是线路人。”
随着贵港市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贵港电网35千伏以上线路长度也在不断延伸,目前有111条,长达2107公里多,每条线路的基杆塔位于怎样的地理环境,线路人都要记在心里。“那么多、那么长的线路,你们怎么记得牢啊?”记者惊呼。贵港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党支部书记谭焕亮笑呵呵地算了一笔数:一个月要巡线1次,遇到保供电、安全大检查、故障排查等时期加巡,一年下来至少也要巡视17次,巡线工人只有67人,任务包干后每人的巡视任务是30多公里,合起来一年他们走了35000多公里。“你说,这不就是烙在脑子里的‘万里长征\’了!”
经排查和上塔确认,是110千伏木金19号塔的一个瓷瓶被雷击中,产生裂纹,影响了供电安全。“这可不是能算得清的经济账,如果这个隐患不排除,一旦发生事故,就来不及了,我们要保证供电安全100%。”谭焕亮严肃地说。杆塔基础是不是完好、瓷瓶是不是完整、电线有没有掉下来、安全距离内有没有违章建筑等等,线路防护区的事情都归他们管,其中最让他们头疼的是近年来在高压线下种的树。“高压输电线有一定安全距离,如果超过这个安全距离就会导致高压线放电,烧死树木,或伤及树下人员的生命,造成输电事故。”谭焕亮说。砍树的砍刀成了他们工具包里的必备物品,此外包里还有测量仪器、绳子、滑轮等十多样工具。一拎,呵,好家伙,有几十斤重,他们每天就背着这么重的工具在翻山越岭。
停电具体时间确定下来了,替换瓷瓶准备好了,他们调度人手,上塔!“别以为停电检修一次容易,为保障生活生产用电,我们要统筹安排,提前通知线路涉及到的用户,让大家协调好生产计划,”贵港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的林主任说,“我们必须要以最快速度完成消缺,及时为用户供上电。”
“你们不要松手,卡具不要拧太紧……”张班长在下面一直仰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杆上的“战况”,声如洪钟的叮嘱这叮嘱那。张班长对自己的“雷鸣”般的嗓门时不时突如其来吓到记者感到不好意思,“你看他们在塔上有40多米,我要让他们听清楚,就得大声,特别是安全方面的,我们更要大声喊,他们自己心里有把安全锁,我在下面再给他们上保险,让他们时刻提防!”
换好瓷瓶,小李和小高如灵猴一般,迅速稳健安全地下塔,这时已接近中午12时了,此时气温有30多度,但是他们却穿着长衣长裤、戴着厚厚的手套、绑着安全带,中途没有下来休息、没有喝一口水。回到地面上,他们年轻的脸庞被晒得通红,挂满汗珠,也顾不得擦汗,喝一口水,便开始认真收拾工具,准备下午的工作。
在万家灯火点亮时,谁会想起,在高高架起的电网下面,有一群守护电网安全的工人,每天默默地在徒走“长征之路”。
新闻推荐
...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