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元脱贫攻坚重在“扶能” 九万余贫困户家家有个“致富明白人”

四川日报 2016-02-12 08:34 大字

□本报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

锄头起落,空旷的山乡不时传出“嗑吱”声响。2月5日一早,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龙灯村三组村民孙明德一早就来到核桃地里,他要赶在过年前把冬管做完。

隆冬时节,广元9.5万户近30万贫困人口都在忙果树、畜禽、药材等种养业冬管,盼望来年收成好。2015年以来,广元市相关部门和县区专门组织农技、卫生、教育技术人员下乡培训和指导,保证贫困户家家有一个“致富明白人”,孙明德就是其中之一。

冬管技术培训:好懂好记

“修枝整形,刷白治虫,刨根亮墒,健康过冬。”核桃冬管的这四句口诀,孙明德去年底参加乡上的冬管培训后就记牢了。他说,以前不懂技术,管护不好,核桃树总是挂果差。现在他明白了,这核桃树也跟人一样,冬天容易生病,必须打预防针,譬如树干刷石灰,那些虫虫就躲了,这还不够,还要翻土保根,把埋伏在泥土里的害虫、虫卵暴露出来冻死。“明年4亩核桃应该挂果。”他说。

核桃、雪梨、猕猴桃、茶叶、油橄榄、生猪、土鸡等,被称为广元农民的“致富宝”,对贫困户来说更是如此。产业扶贫,必须要有技术支撑。去年底,利州区、旺苍县先后发起“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并将贯穿2016年全年,要求机关、乡镇、职业技术学校的技术人员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培训指导贫困户掌握技术、提升致富能力,做到每家一个“致富明白人”,懂一定的农业技术技能。

旺苍县万山乡菊花村5社67岁的何全章,老伴中风卧床不起,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去年乡上组织三次种养培训,她次次参加,每次往返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原以为自己文化少,怕老师讲的听不懂,“结果那些老师讲的很好懂。”

1月28日,记者在地里见到她正在给鸡棚搭草帘子,看到有人要进鸡棚,她特别示意,把脚伸进门口的石灰水里浸一浸消毒,她说自己去年养了70只鸡,卖了40只,挣了4000元,还剩30只。“按照老师说的做,鸡棚三天一大扫,白天通风晚上关到,定时防疫定量喂饱,让它满山到处跑……”至于核桃修枝刷杆,她说乡里的陈正银技术员专门到她家手把手教,“修枝留一筷子长,石灰刷杆半人高”,好懂好记。

缓解因病致贫:改厨改厕

在广元,阻碍贫困户脱贫的难题有两个,一是产业发展,二是因病致贫。广元市扶贫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广元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家庭占40%。家中的“致富明白人”,不但要明白“产业”,还要明白“健康”,提升卫生知识和技能。 广元市去年推出人才挂联指导制度,全市组织4000名农技人员、2500名医生、3000名教师与贫困户结对,提供农技、卫生、教育服务。

洁白的瓷砖,敞亮的橱柜,自来水龙头接进灶屋。这样的厨房,青川县瓦砾乡乌龙村的曹义德以前简直没想到。曹义德一家五口人,儿子打工,儿媳带孩子,有病的老两口在家务农。2月1日,他拉着记者看他刚刚改建的厨房,“以前厨房没窗,做饭时柴烟就在屋里转,老咳嗽,现在安了烟筒管,厨房跟城里人家差不多了。”村里的扶贫工作组还帮他规划,明年改猪圈改厕所,厕所做到通风好,有水冲,一年四季能洗热水澡。

在广元市的扶贫规划里,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土“五改”列入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工程,集中居住点还要建垃圾处理站(点)和公共排污设施。同时,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每个建制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让贫困群众均等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广元公布首批10家失信药企名单

施行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扣分制□本报记者周伟文/图6月23日晚,位于广元市城区的民生大药房门庭冷落,几名工作人员正无聊地低头翻看手机,周边患者甚至绕道到更远的地方购买药品——他们正在为其此前的失...

旺苍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旺苍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