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让“老师傅”们端上“新饭碗”

四川日报 2016-04-29 08:04 大字

企业去产能,职工面临分流——

深阅读

4月25日早上,位于川北盆地的旺苍县城,在濛濛春雨中苏醒过来。7时30分许,黄晓蓉走出家门,骑车来到位于县城红星北路的旺苍县木门茶业有限公司上班。

现年47岁的黄晓蓉,在茶业公司库管员的新岗位上刚刚干了4个多月。此前,她是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的职工。从2013年至今,受企业去产能影响,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共有包括黄晓蓉在内的110余名员工通过分流、转岗、离岗待退等方式先后离开。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省企业去产能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今年省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积极稳妥化解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100户以上企业的落后产能。

随着四川省去产能步伐加快,一大批像黄晓蓉这样的职工如何稳妥安置,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报记者 刘春华 徐虹

职工的故事

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公司度过,虽然离去心有不舍,但唯有离开才有机会

8点上班之前,黄晓蓉准时到达茶业公司。时间过去8个月,对新工作和新环境的喜爱,让当初失业时“五雷轰顶,不知所措”的感觉,正逐渐离黄晓蓉远去。

和黄晓蓉一样,茶业公司办公室主任白东梅、店长孙晓初,之前也是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职工。

在2015年第三次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时,黄晓蓉、白东梅、孙晓初名列其中。三人在公司都干了十几二十年了,从没有想过这辈子会离开公司。这其中,又以白东梅对公司的感情最深,因为这个公司凝聚着白家两代人的贡献。

“当年,是我当村支书的父亲把这个公司引资到村里的。”提起化工公司,白东梅仍感到自豪。1997年,22岁的白东梅进入旺苍化工有限公司,先后在化学敏化、生产监控、成品检验、统计核算、综合管理等多个岗位工作,对厂里的一草一木熟悉得“闭上眼睛都晓得在哪里”。

日历翻到2015年8月,白东梅的两个女儿正在上大学和中学,家里正是花钱的时候。当她得知自己要被离岗待退的消息时,觉得“天都要垮了”。老父亲安慰她,现在到处都能找到工作机会,没啥不得了的。果然,没过多久,白东梅通过网络应聘,正式获得了在茶业公司工作的机会。“8月31日厂里通知我,第二天起不要来上班了,9月1日我就签字离开了。”离厂的经历刻骨铭心,黄晓蓉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犹如刚刚发生的事情。

和白东梅、孙晓初相比,黄晓蓉在化工厂工作时间最长。1987年入厂,2015年离开,整整28年。进厂时黄晓蓉刚18岁,离开时已经年过四旬。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公司度过,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已经像家一样的化工厂”。签字那天,黄晓蓉哭了,直到走出厂门,她也没有回头。

孙晓初对自己的离开是有思想准备的。从2013年公司第一次对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安置时,她就觉得自己可能离开。随着公司技改完成生产线缩减,以及市场持续低迷,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她的这种预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到2015年真的被分流安置时,她反而镇定了许多。

“在那种情况下,留下对公司是负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不如出来寻找机会。”几个月之后,一同离开厂里的黄晓蓉、白东梅和孙晓初不约而同先后应聘到茶业公司工作,再次成为同事。

公司的抉择

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流安置同在公司工作的妻子,这使其他员工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个事实

去产能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采访中,几乎所有企业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职工安置。

50出头的李光平,原是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安全技术部的主任工程师。如今,他远在雅化集团内蒙古柯达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年纪大了,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出来打拼,但我是党员,公司面临困难时,还是要服从安排。”电话那端,李光平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

时隔半年以上甚至更久,已经离开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的员工们,对公司的做法大都表示理解。但在公司总经理李文乾看来,当初要做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个非常艰难痛苦的事情”。

从2013年9月至今,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通过离岗待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内部挖潜转岗、依法提前退休的方式,共安置企业富余人员110余名。

安置分流刚开始,李文乾的办公室天天被分流人员挤爆。“就是坐在办公室不走,有人哭,有人骂,有人闹,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李文乾也不愿意职工离开,被分流安置的人员中,有与他共事20余年的老同事,熟悉得就像家里人一样,“但形势逼人,分流员工这事不得不做。”

去产能给化工行业企业带来的冲击,李文乾感受颇深。

2013年,国家工信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加快了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作为四川民爆行业最大龙头企业集团-雅北集团的子公司,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加快技改步伐,生产线由以前的两条缩减为一条,小时产能由以前的1吨多提高到5-6吨,但直接与生产相关的人员需求,却从以前的130余人降到现在的20余人。

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煤矿行业,以及广元及周边地区的国家交通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等行业。最近几年,随着广巴区域大量煤矿关停、矿山开工不足、广元及周边重点工程陆续结束,市场对民爆产品需求量锐减。再加上中央部署的“去产能”任务,让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经历着从未有过的“阵痛”。

“去年,公司只生产了核定产能的68%。今年一季度,生产量是核定产能的11.7%,去年同期生产量则是核定产能的14%。”李文乾紧锁眉头,放下手中的计算器:“分流安置现有职工,是企业去产能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阵痛。”

李文乾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流安置同在公司工作的妻子。这使其他员工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个事实。

让别人丢“饭碗”,是件讨人嫌的事。面对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员工,李文乾和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一定要把这件“讨人嫌”的事情做得“温暖”,尽量让被分流职工无后顾之忧。

公司最终明确政策:对于离岗待退的67人,按照国家标准每月为他们发放最低工资,并缴纳社保,和在职员工一样享有节日和生日慰问福利;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11人,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40万余元;在集团公司内部其它公司寻找用人岗位,实行双向选择,从2013年至今,先后有10余人去到集团内的其它公司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提前退休30余人。

政府的举措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化解过剩产能中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

去产能后如何稳定就业?这是旺苍县人社局长王怀成眼下思考最多的事。“我们近年需要安置解决失业人员1.2万人。”王怀成介绍,旺苍县是老工业基地县,工业以炼焦、水泥、冶炼、建材、炸药、造纸、印刷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业为主。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视和工业全面转型升级,以及强化环保整治、关闭污染企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等政策实施,当地就业压力很大。

王怀成认为,去产能稳就业需要多措并举才有效,政府需要做好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去年以来,旺苍县委县政府通过多项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其中包括:降低失保费缴费基数及时兑现失保待遇;给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用就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加强对企业经济性裁员指导和管理等。

内江市资中县就业局就业110中心副主任胡道俊的看法和王怀成相同。截至今年2月,资中县共关停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6家。资中县人社局提前介入,建立了完善的失业预警机制,准确掌握了6家企业351名失业人员动态。资中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深入企业,指导企业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清偿拖欠工资等债务,及时化解劳资纠纷。资中县人社局在鼓励下岗职工自寻出路的同时,对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免费提供再就业服务,下岗职工王和就是通过就业110服务平台重新找到工作。“被分流的职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年龄较大或缺乏专业技能。”李文乾认为,去产能背景下,职工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技能,做到一专多能,才能在这场保饭碗的战斗中具有竞争力。以雅化集团旺苍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公司虽然在过去三年里分批分流了110余名富余职工,但是同时又大力招聘充实管理团队,仅2015年就主动招聘了2名市场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还与3名在校大学生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

去年,四川省启动“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关停淘汰煤炭等落后产能企业436户。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去产能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安置:积极稳妥、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同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同时,要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化解过剩产能中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和再就业。

新闻推荐

广元公布首批10家失信药企名单

施行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扣分制□本报记者周伟文/图6月23日晚,位于广元市城区的民生大药房门庭冷落,几名工作人员正无聊地低头翻看手机,周边患者甚至绕道到更远的地方购买药品——他们正在为其此前的失...

旺苍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旺苍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