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地震后的励志电影石青川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
7月28日上午,“5·12”地震后的励志电影《石青川》,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开机拍摄。
这是该县以电影的形式诠释“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两条标语的核心价值观,奋力建设文化强县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 徐凯
整合资源 促进文化发展
“墙上一苗草呃风吹两面倒,歌郎一上场呃只嫌歌儿少……”“清早起来一上梁,梁上莫得我的郎,我的郎儿我认得,白汗褂儿袖子长……”入夜,许多游客齐聚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篝火晚会,欣赏青川薅草锣鼓。
青川建设文化强县,信心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灾后重建成果。
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说:“青川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木牍文化、三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加之‘感恩文化\’,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1979年在县城附近发掘出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木牍,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灾后重建中,全县文化重建规划项目193个,已竣工190个,竣工率98.4%。县内有薅草锣鼓艺术团、一批本土作家和大量文化艺术爱好者,他们对创作充满激情。这些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是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稳固的基础,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理顺体制 加快文化改革
行走在青川新县城,今年5月28日建成并同时开馆的县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引人注目。
2011年以来,青川县委经过多次调研,着力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理顺体制。明确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和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的职能职责;适度分离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具有经营性质的单位改制为企业;对乡镇文化站(所)和广播站场地、人员、职能实行整合,使每个乡镇有2至3名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
——解决好机构、编制和人员问题。充分发挥现有人员作用,改善现有人员结构,调整编制,确保人尽其才和工作正常开展。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县文化艺术团、新华文轩青川分公司等可经营文化资产,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青川县县长罗云说:“2012年至2013年,全县开展‘百场文化下乡活动\’,保证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演出1场(次),政府按6000元/场购买文化服务。文化服务工作实行年度考核,高质量完成的奖励5万元,未完成的从购买服务费中抵扣5万元,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服务 实现文化惠民
走进青川文化馆,这里正在排演《万年青川》大型文艺演唱会节目。
向此德认为:“建设文化强县,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加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修养;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设特色文化大县。”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青川将着力加强“十强细胞建设”,完成“七个百工程”,到2015年,发展100个文化产业项目,创作100部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引进、培养100名文化领军人物,扶持100个民间文艺团体,挖掘整理保护100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完成100场送文化下乡,每年开展100场各类广场文化活动。
到“十二五”末,青川县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形成,文化强县的总体目标全面完成,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实惠,探索出一条具有青川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生伟记者徐凯)“借助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我突破了大鲵养殖的技术难题。去年,养殖大鲵为我家带来纯利润近40万元。”10月11日,青川县蒿溪回族乡溪缘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文贵兵说。该社利...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