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旭一部以标语人家石光武为原型的电影石
□本报记者 李旭
7月28日,一部以“标语人家”石光武为原型的电影《石青川》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开机。除石光武本人在片中亮相外,许多村民也作为群众演员,重温了那段不等不靠率先建房的岁月。让剧组头痛的是,除了贴在村民房上的两条标语外,重建后的枣树村已看不出半点灾难痕迹,只好转战其他地方拍摄重建场景。“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4年前,吸引温家宝总理目光的这两条朴实标语,让人们知道了这个小山村;四川日报随后推出的一系列报道、评论,则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灾区群众的乐观坚韧,以及整个四川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两条标语诞生在抗震救灾特殊时期,体现的精神却是超越时空、永不褪色的。”深度参与这组报道的四川日报记者认为,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新征程中,两条标语将始终与我们同行。
A
两条标语
张扬灾区群众自立自救坚强坚韧风貌
电影《石青川》的拍摄,将四川日报驻广元记者站记者徐凯的记忆又一次拉回到4年前——
2008年特大地震,使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的房屋严重损毁。村民石光武右手残疾、妻子是聋哑人,他家好不容易才将两间土坯房换成一楼一底的楼房,住在他家斜对面的李玉明也刚刚建起两楼一底的“豪宅”,可惜房子都毁了。
但石光武没有灰心丧气,他不断安慰妻子和邻居:“大不了从头再来,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还怕啥子?”他率先搭起抗震棚,建起过渡房;7月中旬就开始修建永久性住房。李玉明也行动起来。
这句大白话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我原来当过兵,晓得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给大家鼓劲。”在村民罗义碧的提议下,村主任雍明就此写成两条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一条贴在村民尚元进家的墙上,一条贴在李玉明家的墙上。
谁都没想到,这两句标语会因为温家宝总理的到来而名扬全国。
在四川日报2008年9月8日刊发的《总理走在希望的四川大地上》一文中,记者刘成安生动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领到建房补助款了吗?”“领到了,两万三。”“政策好不好?”“好!”石光武的聋哑妻子张正芳,打着手语让丈夫一一翻译给总理听。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石光武家不远处的村民房上的两条标语吸引了温家宝的目光。他对随行干部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
“总理所说的精神,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刘成安说,陪同考察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随即嘱咐他:“两条标语朴实易懂,我们要好好宣传弘扬这种精神。”
那时,距离地震发生已有3个多月,全省灾后重建正进入千日奋战阶段,亟待大力宣传和发扬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家园的良好精神作风。四川日报编委会迅速抽调记者成立特别报道组,赶赴青川深入挖掘标语精神。
“刚开始认为是命题作文。”特别报道组成员、四川日报记者黄远流说,去了之后才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施工,可写的人和事太多了。学过一年木匠的他注意到,新建住房都变成了低层木结构或钢结构,“这表明灾区群众更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敬\’中发现规律,从‘畏\’中汲取教训。”
9月9日,评论《两条标语展现一种风貌》、通讯《标语背后,那一群坚强的人》及图片故事在四川日报一版头条位置强势推出后,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在灾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
B
一组报道
书写震不垮压不弯打不败的川人群像
采访中,一个叫王思翠的女人给记者印象很深。她家住在连摩托车都不通的山坡上,建材运输难,资金缺口大,但她却并不当回事,问来问去都是同一句话:“有钱、有粮、有人帮忙,自己又有手、有脚,还怕啥子哟!”
这一连串的“有”,深深打动了四川日报记者梁现瑞,“地震让灾区群众几乎失去了一切,可他们却用一种罕见的敏锐、乐观和感恩看到了‘有\’,从而在灾难中看到了希望。”
他还发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句,与陶行知编的《自立歌》如出一辙。震后有段时间,部分干部群众津津乐道于“对口支援资金”有多少,等、靠、要的思想有所萌芽。关键时刻,枣树村人用实际行动开了个好头。
“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的实践和大量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公众的自救互救至关重要。”梁现瑞说,一个偏远山村的村民能有这种意识,令人钦佩。
《标语背后,那一群坚强的人》这个标题是黄远流起的,至今他非常得意。他说,这标题看似平淡,实则大有深意,亮点在“标语”和“坚强”上。
标语,是中国大地上最普遍的“表情”。震后两个月,四川日报就派记者到灾区采写了《地震标语背后的故事》。一条条生动简洁的标语,传递出四川人民感恩的情、自立的心。在他看来,枣树村的两条标语特别朴实、响亮,既是灾区人民自励共勉的生动表达,也是灾区以至整个四川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风貌的生动写照。
坚强,则体现于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勇敢坚韧,历来是四川人民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之一。”黄远流说。
“天助自助者,四川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川人雄起,再扬我不屈之精神”……潮水般的网友评论,成为这一观点的最好印证。
C
三种姿态
折射四川恢复重建发展振兴的壮阔历程
“做梦都没想到以我为原型拍电影,说不出来的高兴。”再次见到石光武,他乐观开朗依旧。
4年来,石光武已经记不清接受过多少次四川日报记者的采访。正是党报的持续关注、追踪、回访,让这个“草根英雄”闻名全国。
长驻广元的徐凯跑得最多。从《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到《“标语人家”欲进军养殖业》,他记录了石光武建新房、搬新家、开小卖部、兼村卫生保洁员、谋划跑山羊养殖的点滴变化。
记者梁现瑞后来又单独去过两次,每次都“吓一跳”。第一次是2010年2月,他发现石光武和李玉明不仅还清贷款,还开起了小车。3个月后再去,他发现石光武开始学习上网,因为枣树村在全市率先开通村级网站,还抓起了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标语人家”开上了小汽车》、《枣树村变身“早”树村》相继见报。
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前夕,温家宝总理再一次走进枣树村。四川日报5月11日刊发《我们会有更美好的明天》,记者方小虎、张宏平记录了温家宝总理主动招呼石光武的动人场景——
看到商店门边的对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温家宝称赞他们的勇气和豪气,鼓励说:就按你们说的那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把日子过得更好。
“从枣树村的变化中,我看到了三种姿态。”梁现瑞说,第一种是“站起来”,不仅从灾难中站起来,精神上也顶天立地。第二种“富起来”,以重建为契机,不仅带动村民还贷致富,还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第三种是“巧起来”,在宣传上用巧劲,通过开办村级网站延续外界关注;在产业上用巧劲,从一产向三产、从力量型向智慧型转变。
枣树村的成长之路,折射出整个四川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历程。4年来,在标语精神的影响、带动下,千千万万个“枣树村”的故事在四川大地上演。
雍明的感触最深。2009年下半年,他通过公招进入青川县观音店乡担任综治办主任后,发现两河村重建进度较慢,畏难情绪严重。他反复给大家讲述石光武和枣树村的故事,让干部群众深受感动,重建工作顺利推进。去年春节,雍明又带村干部到枣树村参观产业重建,大家深受启发。
如今,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胜利完成,两条标语的影响却仍在延续。本报6月20日起推出《抗跌企业标兵观察》系列报道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一些企业为什么能逆势上扬?许多人认为,他们与标语人家一样,都非常善于从危机中看到机会;都既重视开放合作,更注重培养内生动力,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艰苦创业。
“汶川地震的时候要大力倡导标语精神,经济地震的时候更要如此。”黄远流认为,无论何时,都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诞生于特殊时期的青川农民标语,将始终与四川同行,与时代同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凯“在强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川元泰达要争做全市新兴产业的排头兵。”在今年的西博会上,广元市...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