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贫困群众的精神脊梁——记2017年受省委表彰的优秀驻村干部雷雄德
罗光永本报记者吴纹锋
驻村两年多,原本白净圆润的脸庞变得粗糙黝黑,一头黑发变成了银丝,脸上的条条沟壑装满贫困村脱贫的痕迹。
正是他开出的脱贫“处方”,点亮了贫困群众的精神天空,增强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村民们说:“这两年,村里变化天翻地覆。”
他叫雷雄德,昭化区教育局派驻香溪乡傲盘村、椿阳村、元林村工作组成员。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要我发展蔬菜,除非你们把农药化肥给我买来”“你来帮扶我,带了多少钱”……7月28日,讲起2015年刚驻村时,走进香溪乡椿阳村二组建卡贫困户柏瑞红家的情形,雷雄德清楚记得当时尴尬的场景:“话还没说完,就被他几句话呛住,连同带去的礼品被推出了门外。”
吃了闭门羹的雷雄德决定换个方式。第二天一早,雷雄德来到柏瑞红的地里,帮着一起干农活。一天下来,雷雄德才知道,柏瑞红4年期间,两次因重病住院,不仅耗光了家里的钱财,还耗尽了致富的信心。“对他而言,脱贫是政府的事。”
那几天,雷雄德白天和柏瑞红一起在地里干活,晚上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找致富门路。“我要好好干!”柏瑞红的斗志被激发了。“今年,我种了7亩蔬菜,养殖生猪40头,预计年纯收入3.5万元。2018年摘掉贫困帽子肯定没问题。”柏瑞红说。
傲盘村一组的殷仕洲不愿吃苦,懒散惯了,成了贫困户。“要拔掉他的穷根,首先要治好思想上的‘顽疾\’。”每次雷雄德到他家,总是有意夸赞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贫困户敦绍兵,自强不息养殖山羊的贫困户魏元成……“我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养土鸡脱贫致富!”殷仕洲勤劳的本性终被唤起。今年,殷仕洲养殖生态土鸡1000只,预计全年纯收入1.5万元。
从“门外汉”到“种植能手”的转变
“缺文化知识,是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在雷雄德看来,没文化,不仅意味着观念落后,还意味着技能缺乏、信息闭锁。
对傲盘村村民而言,眼里只有老一辈传下的务农方法,至于新的种植技术、新的农业产业,他们怕尝试。
雷雄德和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好好利用农村书屋、农民夜校。“都是些耕田耙地的泥腿子,与那些沾不上边。”“你办你的,我做我的。”群众对他的决定不当一回事。
“泥腿子也要当文化人、当种植能手。”雷雄德却不为所动,购置书籍,联系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要更新,种蔬菜方法也要变。”傲盘村五组建卡贫困户魏元李三天两头跑到农村书屋看书查资料,每期夜校必到,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利用农村书屋、农民夜校学习的知识种茄子,茄子长势好、卖相好,每亩比别人多卖近200元。”魏元李高兴地说。
看到魏元李种的茄子收成提高,其他村民转变了观念,争相到农村书屋、农民夜校查阅资料、听课学习。
此外,雷雄德发挥个人和单位的优势,布置文化长廊,组建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从后进村到文明村的转变
搞封建迷信活动、邻里间拌嘴打架、垃圾随处倒……一度,椿阳村陋习不断,社会风气差。
“怎样除陋习树新风?”几经徘徊,雷雄德从曾教过的《三字经》找到灵感——将村规民约编成《三字经》。他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挑灯夜战。半个月后,椿阳版《村规民约三字经》出炉。“椿阳村,是宝地;美化她,同出力……”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快成为全村群众茶余饭后的顺口溜。
受“三字经”的启发,雷雄德决定以农户新建房屋外墙为底,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等内容画成国画、漫画,既美化村容村貌、弘扬文明新风,还激励贫困户脱贫。
在椿阳村老党员熊大顺看来,雷雄德带给村里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首要是村风民风的改变,体现了‘扶贫要扶志\’,他做的这些事为全村人致富奔康注入了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农旅融合加股份制带来发展生机——朝天区李家乡新建村11户村民抱团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张玉伟“老板儿,我们预定的客房都留下的不?他们10几个等会儿就来吃午饭哈。”8月3日,来自广元城里的白大姐作为先头联络员,在朝天区李家乡清凉界家庭农场为朋友们安排食宿。2017年初,李家乡新...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